我所教授参加第21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四川外国语大学犹太-以色列研究中心
犹太-以色列研究中心
 首页  |  中心介绍 About  |  研究人员 people  |  学术动态 Events  |  科研项目 Projects  |  学生教育 For Students  |  资料下载 Resources  |  图片 photos  |  友情链接 links 
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我所王毅、傅晓微教授参加第19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
2015-07-25   (点击: )

2015年7月21—24日我所王毅、傅晓微教授参加了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第十九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国际中国哲学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是中国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活动之一。本次大会由香港中文大学承办,共有海内外一百五十多位中外学者参与大会。学界同仁共聚一堂,探讨中国哲学在当代世界的发展,总结各地中国哲学研究的发展近况,讨论议题包括:中国哲学学术研究的当代发展、中国传统思想与当今社会的关系、中国哲学与其他学科或文化的对话等等。

我所傅晓微教授的参会论文是:The Apology of Mencius and Judah。 她的发言分析了《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包含的儒家独特的死后永生观,并通过类比推理,分析《圣经·创世记》第38章中犹大与儿媳看似乱伦的行为中隐含的古代以色列的永生观。指出了近代以来国内对孟子以至于儒家的这一孝道伦理的误解,也为《创世记》38章中的一句令人费解的话,“她(塔玛)比我更有义,因为我没有将我的儿子示拉给她”提供更为合理的解读。傅晓微教授的发言引起了在场各国学者的热烈讨论和提问。

王毅教授的发言《“礼”“乐”与“德”——孔子“以乐教化天下”思路简论》,指出:“德”和“礼”、“乐”是几个关系扭结,又有微妙差异的概念。在孔子教育哲学中,“德”是孔子“以乐教化天下”达到“成人”境界的理想人格最高目标。“礼”“乐”,即乐教和礼教,是为了达到“德”的至高境界诸多路径中最重要的两条。将礼教理解为高于乐教,甚至包含乐教,其后果至少有两条:第一,误读“德”、“礼”、“乐”概念的内涵和关系,消解孔子和“三代”以来“以乐教化天下”的传统;第二,儒家以“乐”为切入点,通过“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与天作,礼以地制”等观念开通“为己之学”的路径被消解于无形。因而对以上述三个概念及其关系为集中表现的孔子礼乐精神的误读,不仅制约着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正确认识,还关系到对国际高教前沿动态的交流和沟通。

傅晓微教授发言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外国语大学犹太-以色列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