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1
  期刊摘要
您的位置: 首页 > 期刊摘要 >
《英语研究》(CSSCI来源期刊)第十二辑摘要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01-09 02:03:18 阅读:

叙事学与中国叙事传统

——傅修延教授学术思想访谈

唐伟胜傅修延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 叙事学研究中心

摘要:本篇访谈围绕傅修延教授的学术思想展开,包括叙事学研究方法、中国叙事学与西方叙事学之间的关系、生态与叙事的关系、学问与社会的关系等。傅教授所说的做学问需要接地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富有逻辑的参照点来理解他的学术观点和学术立场:叙事学研究应该有温度,因为讲故事本身就是群体维系的重要手段;西方叙事学需要作用于中国叙事传统的研究才会更有价值;从本地生态叙事传统中获取解决现实生态问题的良方;象牙塔内没有真正的生活,学问要与事功相结合。

关键词:傅修延;西方叙事学;中国叙事学;生态叙事


   

多模态认知诗学视域下的后现代绘本叙事

——以《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为例

赵秀凤

中国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采用多模态认知诗学视角,以《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为例,分析后现代绘本后现代性特征的认知生成机制。实例分析表明,后现代性的生成机制是多模态

多维图式颠覆,主要认知路径为反常规主客倒置式识解。其具体体现为三个层面的元策略:图书设计层的元图书制作、故事讲述层的元叙事、故事发生层的元互文。后现代绘本充分发挥多模态符号资源优势,指引读者颠倒主客观识解方式、立体叠加亚世界层级、涉身穿越文本世界与语篇世界之间的边界,创造新奇的反常规阅读体验。以图像为主的绘本更适宜传达后现代特征,呈现元小说的样态,调动读者的视觉感知和涉身认知,完成自我指涉,彰显图书的加工性、故事的虚构性及意义的开放性,因此,更适宜于传达和塑造后现代意识形态。多模态认知诗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提升我们对后现代儿童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后现代;绘本;多模态;认知诗学

 


 

灵显与图像

——詹姆斯·乔伊斯小说的跨媒介叙事

龙迪勇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就文学与媒介的关系而言,詹姆斯·乔伊斯成功地把现代新型的图像式技术有机地融入到了自己的文学创作活动之中,即把和图像有关的技术手段或美学特征融入到了以语词为媒介的文学文本之中。乔伊斯的创作活动体现出了美学上的出位之思,其小说叙事是一种典型的跨媒介叙事,具有某种特殊的图像特征或空间效果。乔伊斯小说的跨媒介叙事与其特有的灵显理论息息相关;与此相关,乔伊斯还把原本属于图像艺术的整体艺术论静态艺术论运用到了小说艺术之中。

关键词:灵显;图像;跨媒介叙事;出位之思


   

文化批评的来龙去脉

殷企平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迄今为止,学界关于文化批评的界定都留有以下困惑:它最主要的对象是什么?是否有那么一条主线,贯穿了它所做的所有工作?欲知晓文化批评的来龙去脉,须从文化文明的分野入手。文化批评,即针对文明弊端的批评活动。它反对分离,抗拒异化,关注人类社会的整体性与和谐性。对整体性与和谐性的诉求离不开想象力,而文学是最具想象力的学科。因此,文化批评的手段尽管是跨学科、多学科和超学科的,却需要以文学为中心,否则有可能流于肤浅。桑塔格曾于1965年提出,当代文化批评已经不以文学作品作为典范,但是30年之后,她对此有过反思。从她的反思中,我们可以瞥见文化批评的走向:它仍将沿着阿诺德等人划定的路线前行。

关键词:文化批评;文化;文明;分离;整体;作为中心的文学


   

亚历山大组诗《阿米斯特德号》与美国非裔文化记忆

王卓  宋婉宜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美国非裔女诗人伊丽莎白·亚历山大的组诗《阿米斯特德号》取材于1839年发生在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间航道上的黑人奴隶起义和审判事件。亚历山大在某种意义上用这组厚重的诗篇唤起了一个复杂而遥远的黑人族群的文化记忆,并在对文化记忆的追索中以独特的方式勾画了美国非裔文化身份的嬗变过程。

关键词:伊丽莎白·亚历山大;《阿米斯特德号》;中间航道;文化记忆;文化身份


   

真理终将崛起于尘泥”——论布莱恩特的自然诗歌

朱新福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作为美国19世纪著名自然诗人,布莱恩特通过描写自然来阐发自己的诗学思想,其自然诗歌的主题表现在对死亡的随想、对过去和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美国新大陆荒野的赞美。布莱恩特的自然诗歌阐述了人生与自然的关系、死亡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森林、上帝和自然三者融合所表现的精神之美。同时,布莱恩特所从事的新闻事业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其新闻工作推动了当时美国的环保事业。

关键词:布莱恩特;自然诗歌;新闻与环保


 

 

抵制父权与西尔维娅·普拉斯作者身份的建构

王冉刘象愚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