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十九大纪实  |  学习园地  |  学习动态 
 
在希望的田野上——十九大报告之乡村生态旅游经济解读
2017-10-23 12:00:00   审核人:   (点击:)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黄俊

十九大报告一如既往地高度关注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在确立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稳定性的同时,描绘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党中央对三农问题新的定调,是在审时度势深刻评估中国城乡二元发展结构失衡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城乡治理规划。乡村振兴战略昭示了未来中国将形成“村镇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双轮驱动模式,将彻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环境问题及发展问题。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生态旅游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农民收入与农村环境将获得质的改变。

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产业,而乡村生态旅游是最具潜力、最有活力的朝阳产业。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具有生态旅游内涵的一种综合性旅游业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与传统的乡村旅游相比,乡村生态旅游的一个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具有生态体验和生态教育的价值及功能,注重保护资源和环境,推动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能够丰富旅游产品,扩大旅游容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三农问题遭遇的瓶颈主要在于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及保护农村环境免于受到破坏。首先是农民收入问题。从数据来看,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二者之间收入相差2.7倍。其次是环境问题。当前,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环境恶化环保事业滞后。近几年,每逢新春佳节广大网友在经历“回乡—返城”后都会在网络空间呼吁留住乡愁保护环境。在此背景下,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提出了一个让人动容的口号——让居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住得乡愁。针对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此背景下,既要提高农民收入,又要保护农村环境,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将是一个两全其美的路径。通过农村生态资源的利用,以生态旅游拉动农民增收,实现环境保护与乡村经济协同发展。贵州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标杆省份,其确立了保住青山绿水、发展和谐旅游的思路,高举生态文明的大旗,以“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促进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推动一方发展”的理念极大地拉动了农村经济带动了农民增收。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要更好地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需要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整合资源,合理布局;需要保持乡味本色,营造乡村魅力;应提升产品文化内涵,开发特色化产品;做到规范经营管理,加强社区参与;重中之重是要加强环保和生态意识,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十九大报告关于乡村振兴的论述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一幅中国乡村跨越式发展的泼墨山水画卷即将展开。振兴乡村战略将使得新时代的农民站立在希望的田野上。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