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十九大纪实  |  学习园地  |  学习动态 
 
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
2017-10-25 12:00:00   审核人:   (点击:)

党委宣传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要求,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我国当前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实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应该着力构建中华优秀文化对外传播渠道,为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发挥积极作用。

一、基本原则

1.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原则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华优秀文化尤其是当代优秀文化要走出去,必须以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已经引起了包括西方学者在内的理论界的关注和思考。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及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发表文章提出了“中国谜题”这个概念,显示出对中国的发展成就、中国的政治体制在中国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赞叹。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强大的经济实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优秀文化走出去的话语权。

2.显性宣传与隐性讲述相结合的原则

中华优秀文化对外传播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对方接受?如何达到传播的效果?当我们传播的东西不能与对方最基本的价值观相容,甚至相冲突时,直接的宣传或灌输只能适得其反。因此,应充分了解他国受众的基本价值观,用间接、隐性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呈现我们要让世界周知的优秀文化。

3.循序渐进,重点突出的原则

中华优秀文化对外传播,应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过于追求短期效果,机械地进行传播,既要做到有目的地重点传播,又要顺应自然,渐进传播。

4.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相结合的原则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传播内外相连,如果对内的文化传播,是娱乐化、低俗化、媚俗化,缺乏核心价值,想通过单一的对外传播优秀文化,很难有效。国外媒体或者机构、公众,在传播中国文化时,很多都是带有批判性的,因此,我们的对内传播应更加强调主旋律,强化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意识的主导地位,形成对外传播的强大辐射力。

二、传播路径

1.中华优秀文化海外传播,应注重构建立体的传播体系:即构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益组织、个体的立体传播者体系;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的融合传播体系;构建文学、艺术、影视作品等多元传播内容体系;构建媒体传播、机构交流、民间交流、旅游交流、文化交流等多元的传播方式体系等。

2.中华优秀文化海外传播,要特别重视国外精英知识分子和意见领袖的利用。应长期通过各种方式,针对传播对象国精英知识分子进行文化传播。最好能多吸引他们到国内长期生活,开展中国研究,通过他们的各类文化作品,传播真实的中国优秀文化。

3.应加大对中华优秀文化作品海外传播支持力度。很多优秀文化传播产品都不太具备商业价值和商业运作的可能,需要政府扶持,长期在海外传播,才能产生真正持久的效果。

4.大力开展以非政府组织和网络平台为主的“新公共外交”,政府在此类活动中的作用比较隐形,主要在经费支持、项目把关等方面。这种方式能降低传播对象对传播方的猜疑和敌对。同时,这种传播方式表现得非常强调双向对话,将公众视为意义的共同创造者与信息的共同传递者,容易引起接收方的兴趣和关注,在不知不觉中被潜移默化。

5.重视以学术交流、文学艺术交流等形式包装起来的传播方式。在学术交流主题、文学艺术表现主题等方面,找到和他国受众的兴趣共同点,从生活中的小切口切入,然后从中华优秀文化价值的角度进行诠释和呈现,给他国受众提供一个对共同关注点不同的理解维度和应对方式。比如,2015年,重庆举办西方主流媒体三峡行活动,较好地宣传了“三峡移民精神”。2014年和2015年,四川外国语大学非遗基地两次赴俄罗斯进行文化巡演,俄罗斯多家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反响强烈。

6.设立中外学者共同申报共同参与的中华优秀文化研究课题,鼓励外国友人写论文、出专著、写游记,拍摄影视作品等,研究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

7.积极发挥孔子学院在中华优秀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如今年春节前夕,四川外国语大学美国西弗罗里达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喜迎中国年,引起美国民众的热情参与,取得较好效果。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