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人物志|陶华碧——把世界装进辣椒罐里
一、人物简介
陶华碧,女,汉族,1947年1月出生于贵州省,“老干妈”麻辣酱创始人。1947年1月,陶华碧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
现任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贵阳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贵阳市南明区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贵阳南明春梅酿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2018年10月,被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推荐为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2019年8月29日,被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
二、创业历程
作为一个目不识丁的山村贫农,丈夫病逝后她独自拉扯着两个孩子面临生活最艰辛的考验,在现实的胁逼下,当时她的前路只有“生存”,而绝不是“创业”。唯一比其他人突出的,或许只有陶华碧坚韧的性格。她说:“只要能让这一家人活下去,能吃得饱饭,交得起学费,读得起书,我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罪都能忍。”
抱着此般信念,陶华碧还是咬牙讨生计。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四处捡来的砖头盖起了一间房子,开了个简陋的餐厅,取名“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其初,餐厅店面就和如今欠发达地区街边的任意一家小店相似,简陋而朴实。但就算如此,生性善良忠纯的陶华碧还是接济了当地某学校的一帮孩子,在她的餐馆免费吃饭。孩子们亲近她,于是才有了“干妈”这个江湖称号。
为了佐餐凉粉,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结果餐厅中生意一时十分兴隆。有一天早晨,陶华碧起床后感到头很晕,就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谁知,顾客来吃饭时,一听说没有麻辣酱,转身就走。此事对陶华碧的触动很大。她一下就看准了自己麻辣酱的潜力,从此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而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关上店门,走了10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发现他们的生意都非常好。原来就因为这些人做佐料的麻辣酱都是从她那里买来的。第二天,她再也不单独卖麻辣酱。“柳暗花明又一春”,1996年7月,陶华碧舍弃了苦心经营多年的餐厅,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用于生产麻辣酱,并定名为“老干妈麻辣酱”。
办厂之初的产量虽然很低,可当地的凉粉店还是消化不了,陶华碧亲自背着麻辣酱,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各单位食堂进行试销。不过一周的时间,那些试销商便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很快便脱销了。
“老干妈”的模式看似是互联网时代前的传统创业模式,门槛低,好模仿,技术含量低。但实质上,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老干妈”推出市场之时,正是中国人对辣味开始接受的时期,之前除了川渝湘贵,喜食“辣”的地区并不多。随着市场的开放,“辣”开始侵入北方和南方市场,并且让不食辣的人开始改变了观念,慢慢适应并且接受。此为天时。
贵州处于云贵高原,有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这使辣椒得以广泛的种植和食用。当地辣椒产业成熟的产业基础,对陶华碧利用优势产业链与政府扶持发展辣椒产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为地利。
陶华碧作为农民企业家,平易近人、乐善好施,把员工当亲人,她用爱心感化着自己的职工,职工对她也是耿耿忠心。此为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老干妈尽得之。
凭借风味独特的硬实力,接下来的路似乎就十分平坦了,老干妈辣椒酱的红色玻璃瓶不仅装下了本地市场,更有容纳吞吐全省全国,甚至全球的实力。接下来的故事,就是顺理成章和家喻户晓了:到2019年,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公司销售收入破50亿元,同比上涨14.43%,创历史新高。辣酱作为当下调味品市场中的热门品类,据工信部有关数据显示,目前调味酱市场规模达400亿,其中辣酱规模达320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显示。整个辣椒酱行业市场规模增速仍在7%以上,到2020年底,辣椒酱行业市场将达400亿。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三、商业之道
(一)“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事”
老干妈漫长的创业史,都是从最初免费赠送辣酱开始的。
陶华碧一向本着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事的原则,她不借贷、不融资,尽量做到零库存。甚至在后期拒绝了政府的建议上市。
她的这一坚守,即使在“老干妈”销量达到日均200万瓶的时候依然如此。陶华碧认为:富有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能剩多少钱,即你手里有多少钱。陶华碧从不让自己陷入借贷的境遇,就是因为有一种危机意识。当90年代“三角债”盛行的情形下,陶华碧却一直坚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则。以至于有些人说她有小农思想,但另外一群人却觉得她很爽快,正因为她这种做事原则,让辣椒农们每次都能结现钱,员工工资也都能照常发。
聪明的商人从不把自己逼到绝境,今日尚觥筹交错,明天就可能被银行追债,那种日子陶华碧宁愿不要,她游刃有余地在商海里跋涉,走得轻松,走得没有重负。她要做富翁,而不是负翁,她的定力和商业智慧,让众人不得不佩服。
(二)不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以外
薄利多销一直是老干妈陶华碧唯一的经营信念,她认为没有必要将成本花在吃不到的包装上,“老干妈”模式虽然成为了所有低门槛快消品的成功模式范本,可是一味的模仿复制,并不适合所有的产品。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老干妈”一直秉承真材实料和实惠的原则,哪怕是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她依然没有涨价,连包装和瓶子都还是一如当初的模样。她一心只想把辣椒酱做好,她的盈利靠的是量,薄利多销。一颗初心,在一瓶辣酱中发烫。
(三)“她能叫得出全厂几乎所有人的姓名”
陶华碧的企业管理方式比较简单,除了有赏罚分明的奖励制度,对员工体恤关怀,就跟一个母亲一样,她能叫得出全厂几乎所有人的姓名。小到门口保安、流水线工人,大到各个管理层的经理、大经销商,她几乎都能一眼就叫得上对方的姓名。公司2000多名员工,她能叫出60%以上的人名,并记住了其中许多人的生日,每个员工结婚她都要亲自当证婚人。作为一个管理者,尤其是一个企业的掌门人,必须要保证不能离职工太远,要经常下基层,听听最底层的意见——哪怕是一个做饭师傅、保洁员,能够接地气地了解自己企业的真实面目,从而杜绝虚假信息的弥漫。马云曾说:“员工离职的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第一是工资少了,钱和工作没有成正比,即工资没到位;第二就是心委屈了。这些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一条:干得不爽。”怎样让年轻的员工团聚起来,怎样让他们互相更加了解,在工作中增加友谊,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时候这些年轻的工人们会因为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大打出手,因此经常一起吃吃饭,聊聊天,是企业文化必须考虑的问题。一个企业有了“家”的概念,就没有人想离开。
经典语录:
1、“截止到今天,我还是没有借过一分钱。”
2、“我们有多大的本事,就做多大的事,实实在在来做,这样子比较长长久久。”
3、"我拿我的员工从来都是当亲孩子,因为他们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和企业的建造者。"
4、“我不坚强,就没得饭吃。”
5、“我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一样,单位不能这样。你们这些娃娃出去后,都给我带点文化回来。”
6、“靠心算管财,靠亲情管人。”
陶华碧一直秉承着近乎执拗的经营理念,她文化水平极低,但知道立业之本还是一个“诚信”,在互联网时代,老干妈没有打过一次广告,但国人妇孺皆知陶华碧的椭圆头像与那红色的玻璃罐,这是不敢想象的营销成绩。一瓶老干妈,内里乾坤大。
她不懂什么添加剂、防腐剂,她就知道不能害人,就知道把辣椒佐料做好吃;
她就想让离家漂流的游子每次吃上她的辣酱,舌尖上的美味都能驱走困蹇与寂寞;
她就想让人吃一口就能泛起乡味浓浓,可梦故乡灯火阑珊,暖烟直上青云碧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