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沙龙】辅导员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的工作策略
辅导员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的工作策略
3月9日下午15点,四川外国语大学就《辅导员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的工作策略》创业沙龙在跨境电商与多语言服务中心路演厅顺利举行。此次沙龙由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辅导员,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主任,重庆市第十二届三创赛优秀指导老师罗杰主讲。
此次活动罗杰首先表明自己开展此次沙龙的初衷,而后从创新教育是什么,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现状,以及个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经验总结这四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1.为什么想开办此次沙龙?
罗杰分享,面对去年三月份在重庆举行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时,学校就“此类比赛该如何抓”发出许多疑问。面对这些疑问与困难,罗杰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沙龙,与众师研讨协商,明确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2.导入—两个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什么?
罗杰简要说明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是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从国家层面上来看,罗杰指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推动大学生就业。
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对此问题,罗杰引用苏轼的《琴诗》来解释,“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即艺术美的产生受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也是如此,概括来说就是一体两面,即教学和行政管理。对此,罗杰分享了和张振华老师的一次项目合作,在重庆市开州区南门小镇进行了“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展以“乡村振兴,非遗同行”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罗杰还拟与开州政府联系,商讨是否能为毕业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虽此次商讨结果并不具体,但罗杰认为此方案能够让社会与学生在就业供需上紧密联系,具有很大的可实施性。
同时在此过程中罗杰发现文科类院校、院系、教师、学生都存在不足。第一个问题是文科院校做创新创业项目时极其缺乏技术支持,与国家所倡导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不符。第二个问题是对于各大院系,应该找准自己在创新项目中的定位,比如社法学院擅于做田野调查,而新传学院适合观点输出。第三个问题是文科类的教师与学生往往把在想法归属权上产生矛盾。
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现状
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面临很多困难,项目繁多纷杂,工作量大。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边缘者的角色。而在实践活动中,来自院系、教务处、学生处、就业中心等的多头领导,把辅导员这一“执行者”角色往不同的方向拉扯,消耗力量。但为促进学生就业,这项教育工作有必要持续开展下去。为解决以上问题,罗杰就辅导员在学生、教师、院系三个层面所做的工作调整进行介绍:
学生层面:鼓励学生跨学科、跨年级创办创新创业项目。主动将大四搁浅的项目让低年级接手,让一个项目能够反复迭代,经验得以传承。创造出“想要去做,能够地去做”的氛围。
教师层面:主要做行政方面的工作,需保证教师在项目书上的署名权,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引导能力。
院系层面:各学院相互沟通,打开思维,相互促进项目的发展。
个人经验总结—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
罗杰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为各位辅导员总结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如下:
组织学生团队:创办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并对标社团评优评先的标准。
管理制度:合理的管理制度发挥主观能动性。
联系老师、学生:和团委、招生处交流,考察项目可实施性。
主动争取政策支持:争取资金补助支持,保障项目可进行度。
增强自身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了解创新创业相关赛事:三创赛(1-3月) 挑战杯(3-4月) 互联网+(4-5月) 大创(5-6月) iCAN(7月)
罗杰导师的倾情分享宛如一盏明灯,帮助和指引各位辅导员在以后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工作。让我们期待期待下次的创业沙龙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