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创说 | 一个致力于打造学生循环用书平台的团队
项目介绍:教材循环1+1
在传统教材使用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循环经济1+1模式,即用一本书换取一个租用旧教材的名额。我们将在校内成立教材循环中心,由中心工作人员负责收集、整理旧书,以及借出、归还流程。同学们于期末捐赠一本教材,即可于下学期开学凭学生证缴纳本学期所需教材价格十分之一的管理费,借用教材。所借教材可在学期结束后两个月内归还。
教材循环利用是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而且可以降低教育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材循环使用不再具有简单的经济意义,主要意义应体现在适应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落实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育人目标上。
团队成员介绍:
杨雅涵 个人语录: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董美莹 个人语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团队访谈:
Q:你们的团队是如何确定创业方向的呢?
A:在我们看来,日常生活中空缺的、需要改进的,就是我们的创业方向。确定做循环经济的大部分原因是我们真实地感受到教材的浪费和部分家庭因教材费用而产生的经济压力。从个人到集体,根据群体因素、结合实际情况,从而确定具体方向。
Q:一个项目从无到有,你们是如何规划的呢?
A:第一得有想法。想法源于生活,更直白一些就是看自己需要什么东西,这种东西有没有?是否存在有同样需求的群体?这种东西有没有现实意义?能否带来收益?第二就是分享。一个人的“创意”只能是想法。大家都认同的,并愿意为之付诸行动的想法才能算是真正的创意。第三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市场、资金、风险等。最后就是工作安排。打造一个合格的创业项目,需要根据各板块预测情况统筹安排、不断改进,逐步落实,着手运营。
Q:有什么创业的经验或者是心得分享给大家嘛?
A:第一是细心发现、留心生活;第二是考虑现实意义,不浮于表面现象;第三是要有团队精神,彼此信任。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一个并肩共进的伙伴至关重要。我认为大学生创业不能完全以运营盈利或者参赛得奖为目的,更应该注重团队成员在创业过程中的成长。虽然循环教材是一个很简单的运营模式,但我们在完成财务预测时也不断出错,重要的是队友间互相鼓励,不断改进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