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展示 >

四川外国语大学 “三个着力”激发党建思政工作强大活力

发布时间:2021-12-03

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四川外国语大学传承军大传统,抓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初心使命,围绕“重谋划、抓改革、牢根基、强特色”的总体思路,以加强党建为学校发展立“根”,以强化思政工作为学校发展铸“魂”,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党建与思政工作新格局,推动学校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全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点燃党建“主引擎”  为推动各项事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7月10日上午,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学院成立仪式暨国际新闻与传播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报告厅举行。会议指出,国际传播学院将努力建成重庆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基地。

成立国际传播学院,是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坚持政治引领,抓党建谋大局、促新局、筑格局的一个典型作为。

近年来,学校党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统领全局的首要位置,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始终,并立足于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四个维度”,探索出强化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

事实上,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瞄准重庆“两点”定位和“两地”“两高”目标以及“三个作用”发挥,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国家战略和国际交流的高度为学校发展定向。

为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作用,以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动力,以学校“十四五”及中长期规划为目标,以新的使命和担当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和现代化治理,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工作持续发力,推动学校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升,促进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比如,学校党委谋划新文科建设高校项目整体布局,开创学校“双一流”建设新局面;推进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围绕人才培养、平台搭建、智库建设、服务社会做好项目具体方案布局;加强学科建设,形成未来5年学校市级重点学科引领带动、协同发力格局;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引进和培育,建立高水平人才发现机制和纵向成长培育机制。这些举措的落实落细,体现了党的政治建设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展望未来,四川外国语大学将坚定政治方向,围绕目标导向,迎接时代风向,以新的高度、新的理念、新的能力、新的格局,绘就学校事业高品质发展的美好图景。

激活基层“动力源”  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去年5月9日,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学生之家”功能型特设党支部组织召开的“川外战疫·中国力量”云座谈会在线上举行。此次云座谈会围绕7名学生积极投身抗疫志愿服务的先进事迹,助力全球抗疫展

会上,东方语学院2018级研究生刘熠讲述了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阶段,自己在机场担任韩语翻译志愿者的经历。非通用语学院2016级本科生刘津巧讲述了自己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帮助我国驻以大使馆翻译当地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协助以色列政府出台防疫措施、撰写海外抗疫日记的故事……

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生动实践还有很多:组织57名中外籍教师,高效完成德语、法语、俄语共18个语种的翻译任务,为《国际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管理快速建议指南》早日发布和全球推广争取了宝贵时间。牵头协同国内多所高校兄弟院系及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国际社区防控行动指南》《新冠肺炎国际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口袋书。学校还充分利用外语专业优势,发布口袋书中英文、中韩文对照版,引导国际社区中外居民科学防疫。选派4名驻万州贫困村第一书记,迅速奔赴战“疫”一线,为各贫困村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献计出力……

党委书记邹渝说,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我们从规范着力,从严格入手,建立科学严密、民主开放的制度体系,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方式方法,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四川外国语大学将健全组织及运行机制,以提升党员队伍综合素养作为突破口,坚持学校工作到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推进党的组织向科研团队、学术梯队、学生社区、实习实践基地等最具创新活力的组织拓展和覆盖,设立了“学生之家”功能型特设党支部组织,研究生支教团临时党支部、派驻城口教育扶贫团队临时党支部。而学校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和商务英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被确立为“重庆市样板学生支部建设项目”,就是对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肯定与认可。

四川外国语大学还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突出制度建设,构建“三端、四类、五个坚持”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一个突出、七项任务、四个结合”管理长效机制,筑牢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根基”。

烹调思政“营养餐”  补足学生的“精神之钙”

今年以来,学校将家国情怀与专业特色融合,由不同语种的授课教师翻译、讲述“钱学森:竭力回国一心向党”“朱德一生学习《共产党宣言》”等生动形象的故事,通过官微“悦读阅美”栏目特别推出,让师生感受百年来共产党人坚定的初心使命,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拍摄以阿拉伯语、朝鲜语、越南语等9个语种翻译、演唱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重庆市大学生中共党史多语种翻译大赛,激励广大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四川外国语大学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将红色故事、经典故事等融入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不断提升思政育人的亲和力与感染力,让学生深刻感受小故事中蕴含的强大力量。

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四川外国语大学交出的答卷是:机制为要,推动立德树人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教师为魂,提高教师课程育人能力素养;教材为基,编写出版专业教材与课堂讲义;教法为径,打造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贯通体系。

四川外国语大学是全国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工作的3所试点高校之一。在中宣部和重庆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与指导下,从去年1月开始,学校认真开展人才培养、团队打造、教学研究等各项试点工作,既找到课程思政特色化改革的路径,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教育的有效融合,又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推动了“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构建。

实施过程中,四川外国语大学树立教师队伍是“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的理念,挖掘课程和活动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引领所有教师将每门课都上出“思政味”,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之中。

校长董洪川说,四川外国语大学凝练课程思政新模式,提升学生精准翻译能力,培养卓越的‘外语+’人才,为学校特色创新内涵发展添砖加瓦,也致力于服务国家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