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动态 >

《光明日报》| 邹渝、董洪川:抓好课程建设“主战场” 打好铸魂育人“主动仗”

发布时间:2021-06-0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就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切实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问题。课程是学校育人的基础,是立德树人的“主战场”。以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和评判标准来开展课程建设,既是高校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任务的题中之义,也是高校在新的形势任务下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之举。

外语类院校是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和语言文化研究的重镇,人才培养过程中各种文化思潮并存,各种教育理念多元碰撞,对开展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提出更高要求。四川外国语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以下简称“三进”)为抓手,以课程建设为中心,整合各类育人资源,积极探索在课程建设中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打好铸魂育人“主动仗”。

机制为要,推动立德树人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加剧、挑战升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激烈。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视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显得格外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为推动“三进”试点工作,学校成立了由书记、校长任组长,其他校领导任副组长的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完善组织机制,明确工作措施。在课程建设上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使命,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多语种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全面融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内容。一是完成多语种翻译类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涉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的教学内容比例不少于1/3。二是从2018级开始,在第6学期新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专题翻译”必修课程,设2个学分,形成“1门主要课程+多门辅助课程”的课程体系,实现本科人才培养全覆盖。三是从2017级起,遴选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语种基础较好的优秀学生,分语种组建“三进”教改实验班,设置专门的课程模块,开展卓越“中译外”人才培养改革。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探索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嵌入融进各学科专业课程的有效机制,助力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翻译与国际传播人才。

教师为魂,提高教师课程育人能力素养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立德树人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教师肩上。教师的知识水平、能力素养直接关系学生培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新时代教师要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四个引路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四川外国语大学通过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变换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把价值观塑造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学校通过专项培训、集体研修等方式,打造利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行教学和研究的多语种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教学团队,并邀请中央党校、中国外文局、教育部机关党校工作办公室等部门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助力学校教师素质和教师团队建设。

教材为基,编写出版专业教材与课堂讲义

教材既是教师的“教本”,也是学生的“学本”,是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依据,是反映国家认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体现国家意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材建设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要求从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加强教材建设。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着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

在“三进”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学校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组织教师编写教材、讲义和教辅资料,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汲取思想智慧,构建特色鲜明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智能化教育资源库。设立“三进”教材(讲义)编写及出版资助专项、教学改革研究专项,支持并鼓励各语种根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出版情况,结合学校实际,编制适用并具有推广价值的讲义,出版系列教材,加强教改研究,推出高水平教改成果。目前共编写《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融入课程教学的相关讲义(含教案、教学大纲)38份,其中本科层次29份,研究生层次9份。

教法为径,打造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贯通体系

课程建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一方面,创新专业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注重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结合,注重基础理论阐释与现实问题分析相结合,提升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深化学习,在思辨中提高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课堂教育要同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相结合,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学生实践锻炼平台。

四川外国语大学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努力打破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壁垒,形成贯通式培养路径。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口译工作坊”课堂上,和传统的“1+1”翻译模式不同,教师要求学生就讨论主题将汉语分别译为英、俄、日、法、德、西等语种,形成独特的“1+N”翻译模式。同时,学校抓住重大事件、重要节点,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内容的理解。在实践类课程“模拟联合国大会”的课堂上,主讲教师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为话题,组织学生模拟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围绕“贫困治理”提出问题和动议,进行磋商,形成工作文件。这是学校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分专题嵌入实践教学的尝试之一。其他实践类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紧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军事、外交等方面内容,以专题的方式嵌入教学过程。

经过积极探索,学校“三进”试点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从机制、教师、教材、教法等多方面着力,由点及面逐渐实现各语种、各层次人才培养全覆盖,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的内容逐步融入各学科专业主干课程,探索出了一条外语类院校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新路径。

 

原文链接:https://wap.gmdaily.cn/article/pd1d5ae0f525549e4999510cdb61d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