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工作要点

中共四川外国语大学委员会 四川外国语大学《2023年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23-02-27 浏览次数:

中共四川外国语大学委员会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3年党政工作要点


学校将2023设定为学科专业建设年。本年度是贯彻落实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开局起步的关键之年,学校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内涵建设、加快外延拓展、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工作思路,重点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学位授权点增列、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新文科建设高校和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新校区建设等重点工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事业发展工作

一、坚持党建引领,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

1.加强政治建设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民主集中制,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落实好,夯实党执政的根基。把政治建设要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进一步提升教职工政治素养,引导教职工把准政治方向、站稳人民立场,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动巡视整改长期坚持事项的整改工作,做细做实后半篇文章,促进巡视整改成果的转化。完善学校党委巡察工作规划,建立健全党委巡察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巡察工作队伍建设,扎实开展二届党委第一轮、二轮巡察工作,落细落实巡察整改工作。健全二级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机制,增强二级党组织政治功能,推动二级党组织履行政治责任、提升工作本领。

2.加强思想建设

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统筹做好宣讲宣传、理论阐释工作。统筹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积极培育和建设教育部、重庆市及学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做好重庆市及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建设。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分类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做好学校对外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多语种外文门户网站建设。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维护意识形态阵地安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领教职工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争做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好老师。

3.加强组织建设

严格执行学院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强化学院党组织对重大事项的政治把关。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全国及重庆市“党建”样板支部建设,积极培育创建标杆学院、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双高”“双强”支部书记。进一步做好干部常态化交流调整,动态优化和调整干部梯队,加大专业学术型干部的培养和储备力度,分层分类分步开展干部教育和培训。加强党员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严把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关,加强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入党工作。

4.加强纪律作风建设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督促各级党组织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纪检监察机构履行监督专责。持续深化学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增强监督合力。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成果,持续纠治“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激发党员干部敢于担当。

5.加强统战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提高统战工作能力和水平。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健全统一战线工作机制,优化党内党外共同促进统战工作提质增效的双向推动机制。强化二级党组织统战意识,做好基层党组织统战委员的集中培训。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加强统战团体建设,推动民主党派、统战团体提升组织活力与凝聚力,画好党内党外同心圆。

6.加强党管人才工作

完善校领导联系专家制度,成立学院人才工作小组,落实人才服务专员,不断健全人才服务体系。评选“教书育人楷模”,选树师德典范,弘扬师德风尚。评选“嘉陵名师”,选树教学典范,促进人才分类发展。开设“嘉陵学人”宣传专栏,展示人才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出台人才引育激励措施,积极引进重点学科、一流专业和重点研究领域的紧缺人才、高端人才和外籍人才,聚力培育国家级人才和省部级人才,努力做亮人才“塔尖”,筑牢人才“塔基”。以教师评价改革为牵引,承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教师评价改革论坛和全国外语院校人事工作年会,进一步凝练人事人才工作成效,扩大学校影响力。深化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不断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创新动能。

二、提升内涵建设,加快学校发展步伐

7.加强学科建设

加强学科群建设,进一步推进外国语言文学优势学科建设,支持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金融、审计、社会工作和比较制度学等省级重点学科的学科群建设。扎实推进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推动国别与区域研究、国际传播等新兴交叉二级学科建设。着力优化学位授权点的层次和结构,支持相关学科申报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深入实施语言智能、数字文化体验、智能商务等“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构建“人工智能+”学科群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创新机制。组织2018年增列的4个学位授权点参加教育部开展的专项合格评估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强化学科团队建设,遴选外语优势学科骨干组建重点建设领域学术攻关团队,打造可持续发展学术梯队。持续优化导师队伍结构,稳步扩大导师队伍,逐步建成专业学位双导师制,推动导师科研协同创新能力提升与学科社会服务能力发展。

8.加强专业建设

持续对接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做好国家级、市级和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做好建设期满的国家级、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迎评工作根据重庆市高水平新文科建设高校方案,有序推动新文科建设项目的落实,以新文科建设为导向,着力打造一核八维人才培养格局,做好校级交叉专业、微专业建设,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做好新办专业调研、论证与申报工作。五类一流课程建设为导向,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建设国家级、市级、校级三级优质课程体系。持续做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相关工作,力争实现零的突破。进一步深化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加强通识核心课程建设和教育质量监控。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确保全覆盖基础上,根据教育部五个一批标准加强示范课程、示范案例、教学研究中心等建设。做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试点的评估验收工作。

       9.做好本科审核评估工作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学术型评估指标,对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培养过程、教学资源与利用、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教学成效等7个审核一级指标、27个审核要素和78个审核重点,完成基础数据填报、自评报告撰写、支撑材料整理等工作,全力做好自评和迎评工作,确保评估顺利通过。

10.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持续做好国家社科等高水平项目的培育与申报工作,做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申报工作,力争取得新的突破。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重庆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开展应用研究,推进决策咨询、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大力推进区域国别研究、当代中国研究和国际传播研究,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推动科研机构与社会各界联合科研,推动横向课题和企事业委托项目提质增效。加强科研管理机制改革,推动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主动对接企业行业和有关部门,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合作,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引导教师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新文科研究,提高集成科研创新能力。

11.加强国际化特色建设

根据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方案,有序推动国际化建设项目的落实,扎实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分批次开展相关人员走出去,加强项目对接、洽谈合作。建好中外合作项目,推动新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申报工作。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的素养,持续支持教职工出国境访学进修,拓展与国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师资联培和科研合作。打造高质量的出国(境)交流品牌项目,优化外籍教师师资政策。打造源于川外、面向世界的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品牌,充分利用歌德语言中心、塞万提斯语言中心、白俄罗斯研究中心等,推动校际合作不断发展与创新。引导师生参加中外人文交流活动,推动学校成为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和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语言与文化交流服务中心。重点支持研究机构的国际化建设,力争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三、加快外延拓展,改善办学环境

12.积极拓展外延建设

推进新校区建设,加快完成新校区建设项目论证立项、规划设计、投资估算、资金筹集等相关工作,力争在年底前开工建设。进一步推动银校合作等重大项目实施,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推动网络建设信息化,增强校园数据收集和智能处理能力。完善学校有形及无形资产的利用与开发,拓展学校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合作,适时开展办学资源投入产出综合绩效评估,增强学校的经费开源与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拓展学校办学外延。大力推进附中与实外一体化办学,推进科学城中学、两江中学、川外附小、九龙附小建设,加强基础教育集团品牌建设,服务地方基础教育

四、推进治理现代化,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13.加强内控建设

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健全科学、合理、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为学校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加大专业结构优化力度,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资金安全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我校资金管理,防范财务风险。进一步规范学校各项经济行为,提高审计、巡察对学校各级职能部门及学院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完善校办产业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智慧学工建设,推动学校智慧教室一体化建设。完善后勤基建、档案、图书、资产服务体系,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管理与服务体系。进一步做好二级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提升内部治理能力。进一步做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提升安全防范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营造更加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

14.发扬全过程民主

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作用,不断提高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水平。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专业发展、教学组织方面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加强教代会、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建设,激发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认同感、调动积极性,促使师生员工自觉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力量。高度重视离退休老同志这一宝贵资源和重要力量,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15.增进民生福祉

加强校医院建设,进一步畅通就诊就医渠道,以校医院为专业依托,进一步规范学校健康驿站建设、管理与运行进一步加强与属地政府等相关对口单位及合作医院的稳定对接机制,积极争取合作医院医护人员驻校工作,进一步健全专业救治的绿色通道。努力争取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增强教职工的幸福感。力争游泳池在上半年投入使用。以生为本,多措并举做好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推进学生就业“一把手”工程,全力保障学生就业。

1

上一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