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进行时

当前位置:

首页 > 抗“疫”进行时 >

抗“疫”故事 | 同心抗疫,教务处在行动

点击数量: 更新时间:2022-11-16

11月3日,我校发生第三轮疫情。与此同时,志愿者组建的集结号也同时吹响。教务处立刻响应学校号召,积极组织报名参加志愿者队伍,大家义不容辞,毅然从校外各地逆行返校,从沙坪坝赶回的陈汝平,大学城赶回学校的徐陶,成都赶回学校余嘉,从大学城赶回学校唐小晓,从安居小苑住进办公室、教室的张庆、吴必鹏、周伟、杨翀,他们书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抗疫故事……

陈汝平:抗疫是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疫情发生后,陈汝平积极响应号召,迅速逆行返校入住办公室。因上一波疫情时他也逆行返校负责2栋楼的管理和服务,这一次返校最开始也是楼长。因楼栋居住有学生、教师以及家属,首要工作就是核实楼栋居民信息,确保信息精准。同时要及时给楼栋居民传达学校疫情防控要求,做好物资统计,租住学生盒饭领取发放,组织做核酸等工作。有了上一次的楼长经验,这一次即便有新状况也能有条不紊地做好每一项任务。当了一天的楼长,11月4日他临时接到通知工作调整到志愿者突击队工作组,负责物资保供、志愿者用餐、统筹安排志愿者住宿等工作。期间会遇到很多临时性的事情,常常凌晨了办公室还灯火通明,处理物资或是住宿的事情。东西区分区管控后,陈汝平入住宏文楼教室,天气降温历经重重困难才收到家人寄来的衣物。虽然很累,但他一直尽心尽力做好志愿者工作,彰显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的责任和担当,为学校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一束光的力量!

陈汝平同志

张庆 吴必鹏:变身核酸标本转运员

张庆——

我的志愿者岗位属于校内(西区)核酸样本转运组,负责将学生宿舍松苑1-5栋、15栋的核酸样本从核酸采样点转运到东区宏文楼核酸样本收集点。工作时间为每天上午9:00-13:00。此项工作的核心在于检查核酸样本转运袋上的封箱码是否与核酸采集信息单上信息一致,以及清点核酸采样管的数量。同时,我也承担为各个核酸采样点配送必要物资的工作。

核酸样本转运属于高风险类工作,要求志愿者对采样完成的每一支核酸试管必须过手清点,核查数量,以确保所有人员应检尽检。为此,我们首先需要做好自身防护,严格按照要求和步骤穿、脱转运防护服、防护帽、医用口罩、面屏和医用手套。每结束一个采样点的样本收集,都需要用消毒液洗手,工作期间不允许随意用手触碰自己的口罩、眼镜等物品,更不能进食饮水等。记得有一次在清点样本的过程中,我发现手套破了一个洞,开始心里挺紧张,但在旁边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平复了心情,同时按要求进行消毒更换了手套。有时工作任务重,我们往往很晚才能吃上饭。

虽然从事着高风险工作,但每个采样点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都非常配合转运工作,学校领导和处领导经常对我们嘘寒问暖,竭尽所能保障我们的物资供应,让我们在这段非常时期切实体会到来自学校和教务处的各方面关怀。期盼学校早日解封,期待回归正常生活!

图为张庆拎着转运箱前往各核酸采样点收集样本

吴必鹏——

11月4日开始,我加入到了学校抗疫志愿者队伍,成为一名核酸标本转运志愿者。核酸标本转运是将各个核酸采样台(点)的标本试管,从采样医生那里转运到学校标本收集点。为了实现“以快制快”,标本转运要求及时,通常要求采样点采得标本后,在1-1.5小时内完成转运,学校再分批送往检测机构。为保证检测结果准确,还要保证标本在低温下储存,所以我们转运过程中都把标本储存在放有冰冻水的转运箱里,这着实让转运难度加大。

转运是标本采集后,处理标本众多环节中感染风险最大的一环。我们都知道,完成抗疫任务,同时要防止被感染,才是对防疫最大的贡献。隔离服、帽子、口罩、防护罩、手套成了我的标配,每天工作前我们都按照要求做好防护。期间也不能上厕所,也不能喝水,脸上额眼角的汗水也不能擦,每次接触标本后都要立即用酒精消毒。结束转运工作也要按照规范进行消毒。

为保证数据准确,我们从采样医生处拿到标本后,要进行数量清点,确保标本数量与系统记录数量一致。清点时经常会触碰标本试管,遇到问题还要及时进行处理。记得11月6日,兰苑2舍单采结束,我去接收标本,数量倒准确,但发现医生使用酒精消毒导致很多标本试管的标签脱落,一旦标签弄混极有可能导致核酸检测结果不准确。我把标本送到学校收集点后,把每一袋试管全部取出,用餐巾纸逐个擦拭试管,再把脱落的标签粘贴上。有些标签泡酒精太多,无法粘贴,我又去找来橡皮筋对标签进行捆扎,保证标签和标本试管一一对应。

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最开始做志愿者的几天,天气还比较热,穿上隔离服,带上面罩,感觉气温突然升高了,第一个遇到的困难就是眼镜很快就起雾,前方东西都看不清,需要原地转身让气流将眼镜上的雾气消除才看得见。另一个困难就是拎着转运箱走路一小会儿就会流汗水,那几天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第晚上就感冒了,第二天声音嘶哑几乎说不出话来,刘玉梅处长赶紧联系同事给我送来润喉片和感冒药,我的感冒才很快好起来,声音也逐渐响亮了。

我们核酸转运团队也非常团结,大家都抢着做转运工作。11月13日,接近13点了,东区转运工作接近尾声,只剩下安居小苑10栋没有结束,我们几个不不约而同的来楼栋守候,尽管都说让其他成员先去吃饭,但没有一个人先离开,大家一起完成转运,再一起去吃午餐。

在这几天,董洪川校长、苟朝莉书记还专门来现场看望我们,给我们鼓劲;处领导也经常关心我们情况,叮嘱我们做好防护,领导的关心让我们在抗疫第一线并不孤单。学校各个抗疫小组都在有序、高质量运行,还有同学们、居家的老师和家属也都积极配合抗疫工作。这一切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早日战胜疫情,校园尽早恢复正常秩序。

吴必鹏在转运核酸标本

余嘉 徐陶 唐小晓:守好楼栋尽心尽责

余嘉——

11月3日,我得知学校疫情严峻,毅然申请了返校。我的志愿者岗位是当楼长,工作内容包括让全楼居民制动、足不出户;领取和发放租住学生的一日三餐;组织居民核酸,维持核酸检测秩序,确保不漏一人。工作时间从6:00-21:00,我和楼栋志愿者协调好时间,确保在这个时间段一直有人守在楼外,晚上21:00我们给楼栋大门贴上封条。

这个工作需要仔细、耐心、有责任心。除了基本工作以外,还要关心楼栋居民,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上的难题。有一天,某学生很着急地给我反应说她们的淋浴喷头坏了,需要换新的。我立刻联系物管询问能否换新,得知目前不具备更换条件,也没有多余的配件。我再问了防疫办公室如何处理,回复是可以让学生在网上下单,物品送到校门口后由志愿者取回。我积极协助,学生的生活急需在一天内得到了解决。

我不觉得有什么困难或是委屈的地方,楼栋居民和租住的学生都很配合我的工作,没有出现大规模采购不必要生活物资或私自外出的情况。我挺有成就感的,他们也关心我的感受,问我冷不冷,给我烧热水喝,让我觉得心里很暖和。处领导和同事们也经常关心我。最开始住在办公室的确感觉不方便,但是随着生活物资的不断充实,我也适应了“办公室-楼栋”两点一线的生活。盼望学校早日回归往日的欢声笑语,也期待早日见到可爱的同事们!

余嘉同志在贴封条

徐陶——

“喂,你好!我是41号楼楼长。请问你的核酸做了吗?”

“我是41号楼楼长,请下来领你的物资。”

“我是41号楼楼长,你们在快乐食间住得如何?要注意防护哟!” …… 是的,我是楼长,川外村41号楼楼长。至于怎么当上的,就要回到十天前。 11月3号早上,向往常一样,我正准备出发上班,突然接到同事电话说学校进不去了。我意识到学校又将面临一次大的考验,于是赶紧收拾好行李随时准备返校。家里人劝我说你没有打疫苗属于易感人群而且身体也不好,还是不要回去了。但是我心里想的是第一次川外有疫情的时候因为所在小区被封控没能回去,这一次一定不能少了我。 返校第二天,我接到正式任务,担任川外村41号楼楼长。一开始我比较慌乱,毫无经验的我一边听着王老师给我介绍楼栋信息和主要职责,一边快速记录着各个重要的环节。接着,加入楼长群、志愿者群、楼栋群、物资群等等微信群,联系前楼长了解楼栋内居民住户的情况,掌握需要重点关注的人和事。在仓促的准备中我就这样上岗了。 上岗不到一个小时,住在六楼的六位快乐食间员工要搬到快乐食间居住,陆续回来收拾东西,我拿出台帐做好登记。三楼的老师要为在一号楼隔离的家人送饭,六楼的学生要去食堂打饭。当这些都还在如常进行的时候突然接到指令全体制动不能出楼栋。心情顿时就紧张起来。我赶紧招呼着出去的人员回到楼栋,呼吸也因为戴着口罩变得更急促。制动,意味着疫情更加严重。稳好心神,我在楼栋群里给大家做了自我介绍,大致讲了目前的状态和接下来的安排,也逐一回复了大家的问题,及时传达学校的各种规定和流程安排。看到大家的心态比较平稳后我也长舒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几天由于疫情形势严峻,心理受到了极大的煎熬。所幸有志愿者唐小晓老师和我一起分担,共同肩负起了守护41号的重任,让我们楼栋成为在此次疫情中的净土。 楼栋虽小但却蕴含着大大的真情。当我们需要楼内志愿者的时候,刚入校不久的继教院新生黄家林同学就主动站出来要帮助我们。在他的感召下,同宿舍的男生们都争先为我们分担一部分事情。四楼的周大姐经常会在中午一点的时候把我们赶回去休息由她来替我们值守。楼栋里的住户见面了都会说加油,辛苦了,注意防护这些打气关怀的话,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在41号楼,你会看到闭着眼有时还挂着眼泪走出来做核酸的小朋友,有时而精神抖擞率先出来排队的六楼帅哥们(那是因为他们有早课),有不管气温如何都穿着皮卡丘的小哥哥,有自称社恐慢热腼腆的男生,还有做完核酸赶紧去上网课的老师们……这些,或许你在其他地方都能看到。这原本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却因为疫情让生活有了不普通的标记。也因此我才有了这个楼长的身份。 感谢生活给了我们不一样的体验,感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给的温暖。唯愿疫情早日烟消云散,让我们再次相聚的时候能看到彼此美丽灿烂的笑容!

唐小晓——

11月5日,学校志愿者人力吃紧,我决定返回学校担任志愿者。到校后,我主要负责配合徐陶老师,负责管理41栋的防疫工作,每天的工作都是按部就班的领物资,做核酸,发饭,领饭、登记。

最有感触的还是我们41栋的这些可爱的居民的配合。我们楼栋有老人也有小孩,有老师也有学生,但是大家都积极配合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让我们的工作推动起来也非常的简单和便捷。甚至还有八个同学和我们成为好朋友,打成一片,成了我们的有力助手。在我们忙不过来的时候帮助我们顶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徐老师也看到大家身上散发出的正能量,号召大家一定积极入党。

当然,我们要好好地做好楼长也需要设身处地的为那些居民考虑,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合理的安排各项活动的开展。比如我们这栋楼做核算的时候可以说事一呼百应,能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时刻关注住户的需求,解决大家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没有烧水壶,但是又面临购买过多矿泉水加重其他志愿者搬运的压力,徐老师就积极的联系同学,帮他们借水壶烧水喝。大家都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思考,大家都能相处得更加融洽。这种融洽成为了缓解大家紧张气氛的一种润滑剂,也让我们一起更加有凝聚力地克服面前的困难,直到战胜疫情!

周伟 杨翀:核酸检测扫码志愿者尽一份力守护家园

周伟——

自开学以来,本学期一开始我就主动报名了志愿者的工作,包括社区安排的常态化核酸检测3次,每次均从下午13:00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19:00,期间由于来检测的人群没有间断过,所以无法休息,由于穿了防护服,只有到检测工作结束才可以喝水,也才感到真正的轻松。这也为我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尽管不希望有这样的“体验”。

从10月8日开始有阳性病例以来,我被安排在松苑12舍进行核酸采集组织及秩序维护工作,组织学生志愿者进行核酸扫码、楼层秩序管控,名单登记,并同学生志愿者上7层楼,敲响每一扇宿舍门提醒学生及时检测,每一次工作结束就做好台账,准确上报,无一漏检,在任务完成后大多时候会支援其他学生宿舍检测台,然后去锦绣楼帮忙送餐志愿者从二楼搬抬盒餐到一楼送餐车上,盒餐箱子非常沉重,即使戴上手套也被勒出道道红痕,搬完之后早已汗流浃背,衣衫尽湿,晚风吹来,体不胜寒,可想而知,那些送餐志愿者每天要送上万份餐食,付出了多少艰辛。

从11月3日开始,我先后在安居小苑6栋、彩云梯岗亭做核酸检测扫码工作,安居小苑检测工作量并不大,并且由于楼栋长及楼栋志愿者组织有序,居民们都很配合,所以检测起来还比较顺利。在彩云梯岗亭检测台,由于附近好几栋楼的居民、老师和学生都来检测,人员构成比较复杂,但是由于各个楼栋长都非常负责,所以也是井然有序,没有出过差错。

在担任志愿者工作中,我经历了最初对病毒防护无知的恐惧和之后的坦然及从容应对,也学到了不少抗疫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见识到了志愿者群体无私奉献精神。记得最初穿上防护服开始志愿者工作时,感觉还是比较新奇的,然后又想到了自己的责任,这身防护服既是自我的安全保障,也是保护他人的一道防线。其实穿上之后在天热时,由于不透气而导致浑身大汗淋漓,并且由于戴着眼镜,所以常常视线模糊,天气凉的时候,由于穿衣脱衣的时候酒精消杀,导致手冷得麻木;口罩戴的时间太久,满脸都是勒痕,并且口罩套绳把耳朵勒得生疼;手套太紧也导致双手血液不畅而麻木疼痛;坐得太久,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保持同一个姿势扫码,导致腰酸背疼。

尽管工作辛苦,但是也体会到了快乐和满足。其间有不少让人欣慰的事,有趣的事。在每一次封管之后开启新试管时,都会顺便让受检者拿去给检测医生,这样可以节省我送管给医生的时间,每逢此时,有一些拿到新管的受检者都会像个孩子一样叫起来:“哈哈,我是管长!我是管长!”,像中奖一样,并且洋洋得意的向同伴炫耀,同伴也常常配合着撅起嘴表示自己的不满,大概心里想着:怎么老是轮不着我?我所在的那片区域,无论是老师、学生、家属,还是其他居民,在检测时都非常配合,都很自觉地分批而来,有序排队,由于每次检测时我都要询问受检者的名字,开始的时候,每一位都要问一次,等几百人检测完,我已经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到第二天开始,几乎所有检测的人都会主动给我报名字,我只需点头确认即可,让我既觉得意外,又分外感动。几乎每一次,很多人在扫完码后,都会说“您辛苦了!”,让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至少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扫码工作是单调的,但是内容却一点也不简单,容不得一点差错,每一个箱码、每一个管码、每一个人的信息、检测的先后顺序、数据的填报,都要一一对应,因为出错,意味着所有与出错试管有关的检测者都要重新检测,既给受检者添麻烦,也给医生增加了工作量,并且很有可能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影响对疫情的整体判断而造成严重的后果。我深知责任重大,从担任志愿者以来,没有出过一次差错。

作为一名教师志愿者,我在尽自己的职责,守护自己的校园,守护自己的家人,我的工作在整个志愿者群体中只是沧海一粟,还有协调、保供、转运、驻守楼栋等等各个岗位都有无数志愿者战斗在疫情一线,他们义无反顾、毫无怨言,为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学校领导,处领导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保障了我们的生活物资,让我们无后顾之忧,感谢各位同事分担了我们的本职工作,承担了更多任务,减轻了我们的心理负担,感谢每个川外人在疫情面前默默的付出,互帮互助,团结一心,争取早日出现抗疫胜利的曙光!

杨翀——

11月3日早晨,刚下楼,发现楼栋大门紧闭,询问得知学校核酸混检中有疑似阳性病例,虽然经历过多次疫情,顿时心中也难免忐忑,没想到这次离自己如此之近。好在经过多次筛查,所在的楼栋排除了风险,随即响应组织的号召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当中。

因为参与过志愿者工作,对于人员核酸信息收录较为熟悉,组织便安排我继续在相同性质的工作岗位当中。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所负责的楼栋由低风险地区转为高风险地区,核酸采样的方式由混采改为入户单采,身着“大白服”,带上核酸检测物资逐户检测确实十分消耗体力和磨练意志,但在工作中又十分感动及欣慰。我们的医护人员很给力,我们的楼栋志愿者很给力,我们的师生很配合,其中收获了超多的温暖和善意。回忆起来:由于11月5日才参与志愿者工作,准备不充分,加上时间紧急,没有携带核酸采集程序需要的安卓手机,新闻传播学院的丁钟副院长得知后,立即将才购买的新手机给我使用,解决了燃眉之急。晚上回到闭环管理的住所,忙碌一天的同事们得知我入住,给我带来了各项物资,有泡面、牛奶、面包、药品。这一刻,感受到堪比家庭的温暖。最后,感谢可爱、可敬的师生们,每一位都在此时此刻奉献自己。咱们,一个都不能少!

图/文: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