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进行时

当前位置:

首页 > 抗“疫”进行时 >

抗疫日志| 马诣宸:热血逆行,勇记战“疫”故事

点击数量: 更新时间:2020-04-26

他是学生,是记者,更是战士。2020年4月,他不惧危险,逆行武汉。十天里,他以镜头和话筒为“武器”,用一条条鲜活感人的报道,一场场直击现场的直播,真实记录了抗疫一线的温暖故事。

他是我校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学生马诣宸,4月1日至4月10日,他以《新京报》实习记者的身份勇赴武汉,进行了为期十天的采访,践行了战“疫”中新闻记者的使命与担当。

马诣宸赴武汉报道抗疫一线的温暖故事

 

勇赴雷神山,“我汗透了全身但内心炎炎”

4月4日,马诣宸跟随新京报资深记者进入了雷神山医院的隔离病区。在抗疫最前沿,他近距离体验了医护人员高负荷的工作,亲眼目睹他们如何像亲人般照料素不相识的病人、如何拼尽全力挽救挣扎在死亡边缘的重症患者,亲耳听到治愈患者对从未见到真颜的医生和护士的感激……

“这是他们的故事。我汗透了全身但内心炎炎。”在雷神山医院,马诣宸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当天适逢雷神山医院C3隔离区的最后两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是一位老年女性和她的儿子何先生。医护人员体贴地将他们安排在了一间病房,“医生护士每天五六点就过来帮我们倒水打理,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好。”老人在采访时告诉马诣宸,眼含泪光,言语间充满了对医护人员的谢意。

马诣宸进入雷神山医院隔离病区进行新闻报道

采访结束后,马诣宸用了半个多小时才脱去防护服,全身的衣服已经湿透到可以拧出水了。“只是在里面三个小时就如此疲劳,我难以想象里面持续工作十小时的医护人员经受了多少艰辛和疲惫。”

雷神山之行让马诣宸感触良多,“医院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医护人员是冲锋陷阵的战士。虽然隔着厚厚的防护服,依然看得清护目镜下一双双美丽的眼睛。”

 

送行援鄂医疗队,“这是股红色的磅礴力量”

抗疫之战取得阶段性胜利,4月6日,来自北京、上海、吉林、陕西、山东的10组国家援鄂医疗队陆续撤离武汉,马诣宸有幸参与了新闻直播。

马诣宸

“那个上午,我热泪盈眶。”在送行采访中,马诣宸了解到,一名男医生本定于2月举行婚礼,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他主动请缨奔赴前线。“这次回去就可以和她结婚啦!让她担心和等待了那么久,欠了她很多。”当这位男医生将拍好的婚纱照展示到镜头前时,马诣宸再也忍不住,热泪盈眶了。

去往机场的路上,马诣宸看到警示灯不停地闪烁着,车上国旗飘扬,沿途的警察和交警站得笔直,见到车队时敬礼并凝视着车队离开。

“一面面鲜红国旗飘扬,每一件制服下平凡的人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宣告世人,中国人是团结有爱且无比温暖的,一瞬间我觉得病毒没有那么可怕了,这是股红色的磅礴力量。”

 

这是一次珍贵的历练”——从新闻人的担当到全媒记者的素养

“新闻现场就是记者的主战场,但是多数观众和读者往往只能看到文字和视频的最终成果,并不了解新闻工作者的艰辛和危险。”在武汉的采访经历,让马诣宸对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马诣宸

镜头下的隔离病区,无疑是最危险的地方。在准备进入雷神山隔离病房时,同行的多名媒体人都犹豫了。“最后只有《凤凰卫视》的一位出镜女记者和我们一起进入。”马诣宸向我们讲起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隔离病区,一个人没办法同时出镜和拍摄,这位女记者便请求马诣宸他们帮助拍摄。我们问她,“你的男同事都不愿意进来,你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还坚持要冒风险进入呢?”走在前面的这位女记者慢下脚步,回过头说:“隔离区里面的报道并不在我们必须要采编的计划中,他们不敢进入也是人之常情。我坚持要进来,因为我有自己的新闻追求。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不走进现场,不靠近当事人,就无法捕捉新闻细节。我们几个都一样,对新闻的责任心在支撑着我们向前行进。”

“疫情之下关卡重重,新闻工作者就成为了连接抗疫战场和人民群众的桥梁,记者的勇敢逆行,其实都是为了让每位读者和观众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最真实的新闻资讯。只有去贴近他们,真真切切了解到这种生活,你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艰辛,才能结合这种感受,通过新闻报道呈现出来。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人,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对事实负责的责任感和记录时代的使命感。”凤凰卫视这名女记者的故事让马诣宸骄傲而感动。

在武汉期间,马诣宸还参与了4月7日新京报对武汉解封的24小时全媒体新闻直播——“武汉重启”,在8日凌晨采访了武汉解禁后到达并离开的第一班列车。

“如今媒体行业飞速发展,仅仅擅长一两项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能够完成这次特别而艰巨的采访,要感谢川外新传学院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的专业课程就涵盖了采、写、摄、录、编、新媒体网络设备等全面的技能。这符合未来全媒体环境对新闻记者的全方位要求。”马诣宸感慨地说。

“我觉得作为一个全媒记者,不仅需要掌握各种技能,更需要具备遇到特殊突发情况时临危不乱的调整能力和应对能力。我们在大直播前的几天里数次踩点和检查设备,目的就是将突发情况的几率降到最小。即使真的遇到突发情况,也可以从容地应对,常备不懈。”

在马诣宸看来,初到武汉时,武汉还在“沉睡”,如今它解封“复苏”。在76天封城后,它被勇气和温暖重启,迎来了独属江城的春意。而在武汉以外,还有千千万万个“马诣宸”,青春热血的他们,正在为这场战役的胜利吹响冲锋号!

图:由受访者提供

文:新闻中心通讯社 向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