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以馆为家》11月14日咨讯】
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常务主任乌迪·德克尔准将,
中国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杨燕怡大使,
以色列外交部副总司长柯吉来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专题研讨会。我谨代表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对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的邀请和周到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许多朋友会问,一个不断发展的中国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是机遇还是挑战?是稳定还是动荡?是和平还是冲突?我愿就此向大家提供一些素材,供大家参考。
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据IMF测算,2009年至2018年,中国对全球GDP增量的贡献率高达34%。中国逐渐富裕起来的14亿人口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世界带来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和合作机遇。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的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我们欢迎全世界的朋友共享这块40万亿美元的大蛋糕。
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是稳定。让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老百姓过上安稳安心的日子,本身就是对世界稳定的巨大贡献。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发挥中流砥柱作用,避免世界经济重蹈大萧条覆辙。有关测算结果表明,如果没有中国积极作用,世界经济波动幅度将增加5.2%。在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2%,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首屈一指。中国发展已然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
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7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从未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占过别人一寸土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裁减军队400余万,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派出维和人数最多的国家。去年,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展现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两周前,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成功召开,决定在今后一段时间花大力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相信这也将给全人类带来福祉。
女士们,先生们,
不可否认,世界并不是伊甸园,各国间有合作也有竞争。但我们认为合作共赢可以促进共同发展,零和博弈最终将没有赢家。当前形势下,我认为澄清以下三点认识极为重要:
第一,不能把竞争当作威胁。国家间的竞争是正常的,也是允许的。中国人不认为竞争是坏事。合作与竞争,就像中国文化中的“阳”和“阴”,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中国现在也面临竞争,一些就业岗位正在从中国流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但我们从来不把这些国家看作威胁,而是着力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这就像赛跑,如果别人快追上来了,我们要做的是加快脚步,而不是给别人下绊子。如果把和平合规的竞争当作威胁,甚至用不正当的手段遏制别人,就会为国际社会所鄙夷。
朋友们,当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深度融合,把中国经济发展看作“威胁”,试图把中国挤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使中国与世界经济“脱钩”,既不可行,而且有害。
第二,不能带着偏见看待他国。现在,某些人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抹黑中国。他们不顾外国投资者在华设立100万家企业并获得丰厚利润的事实,无端炒作“中国崩溃论”;不顾中国民众对本国发展道路支持度在多个外国机构民调结果中排名第一的事实,无端抹黑中国社会制度;不顾中国海外企业市场化运营并为当地民众带来福祉的事实,无端指责中国投资带来安全风险。这些人散布的种种谬论都是源于对中国制度、文化、民族的偏见,是“黄祸论”在当今的翻版。
朋友们,世界是多元的,历史也不可能终结。偏见只会加剧歧视。相信以色列朋友对此能够感同身受,并且有足够智慧作出正确判断。
第三,不能把“国强必霸”的逻辑强加给中国。历史上确有国家因强成霸,但这并不适用于中国。要知道,在汉语中,“霸权”是个贬义词。中国曾在4000多年的历史中长期保持世界强国地位,但从未建立过殖民地。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次远航,最远到过非洲,却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新中国70年的发展成就,靠的是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勇气乃至牺牲,而不是殖民掠夺。我们发展的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而不是称霸世界。
朋友们,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见证过多个强国的兴衰。历史告诉我们,强权维护不了霸权地位,也确保不了绝对优势。任何一个国家只有兼顾自身和别国共同利益,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只要明白以上三点,相信任何不存偏见的人都得出结论:中国的发展意味着机遇,而不是挑战。
女士们,先生们,中东是中国外交的重要方向。中国重视在中东发挥建设性作用,愿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发展的推动者、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以色列是中东重要国家,我们愿同以色列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推动中以创新全面伙伴关系健康发展。
最后,我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并为中以关系发展贡献智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