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6月,“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SIGNAL)发起了一项面向中国高校以色列/犹太教育工作者的线上教师培训项目,四川外国语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7名教师和全国其它多所著名高校的教师共70多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5月7日第一次课程《以色列的大屠杀记忆:从犹太英雄主义到犹太生存主义》由Ofer Shiff教授带来。在对“大屠杀记忆”进行概念澄清的基础上,Shiff教授梳理和探究了以色列社会对“大屠杀”认知的变迁,并提出接受观念冲突的事实并从更多维的视角去重塑“犹太英雄主义”。
5月17日第二次课程《以色列的愿景和现实》由Paula Kabalo教授带来。在讲座中,Kabalo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是锡安主义?以及它的目标与挑战。接着她从犹太人在19世纪的经历说起,阐述了锡安主义的各种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如何调整来适应现实,以取得意识形态和复国运动的成功。通过这些,她深入剖析了犹太民族复兴的核心要素,展示了以色列的DNA特质。
5月20日第三次课程《以色列的国际发展合作与援助》由Shachar Re’em博士带来。Re’em博士首先从时间的维度,宏观分析了不同时期以色列对外援助的模式和趋势,接着,其结合以色列的外交政策具体分析了不同阶段以色列对外援助的政治动机及所取得的成效。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的农业技术全球领先,在与中国建交的数十年间,以色列马沙夫国际发展合作计划也同中国农业领域的相关组织建立了几家合作中心来分享知识和技术。
5月28日第四次课程《以色列劳工移民的政策与现实》由Aviad Moreno博士带来。Moreno博士首先从时间维度分析了不同时期以色列的移民的趋势;接着对以色列国内劳动者移民的移民政策和管制政策。当前来看,以色列虽然反对随意驱逐遣返非法劳工,但政策上对这类移民并不友好。
6月3日最后一次课程《以色列法律法规》由Havazelet Yahel博士带来。具体来说,以色列的法律体系深受英美普通法系的影响,并结合了大陆法系优点和犹太法律传统而形成了一种混合法律体系,属于多种法律渊源并存的法域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没有正式的成文宪法,仅有12部基本涵盖总统、议会、政府的地位、关系、产生、运作等的基本法律。
本次线上培训,历时近1个月,讲座主题涵盖了以色列的历史、宗教、政治、社会、法律等不同方面,是一次全方面了解以色列的好机会。四川外国语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的几位教师在讲座中,积极参与和提问,最后都通过考核取得了结业证书,给主办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川外以色列研究中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次重要努力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