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学术委员会 研究机构 学术活动 研究人员 省部级获奖 管理制度  
英文版  
我校姜小卫教授应邀前往西南交通大学开展学术讲座

2018年7月5日下午,我校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姜小卫教授应邀前往西南交通大学开展主题为“‘永恒的当下’:经典的重读、重写与互释”(An “eternal present”: re-reading/writing canon and canon-revision)讲座。本次讲座由西南交通大学中文系王长才教授主持,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石磊教授,中文系段从学教授,周俊勋教授,付品晶副教授,余夏云副教授,廖恒副教授,邓建华老师,董首一老师等及诸多同学出席参与了本次学术活动。

姜小卫老师首先从一个后现代主义文本——博尔赫斯短篇小说《<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入手展开解读,给出博尔赫斯的文学观在于“每一位作者都创造了他自己的先驱者”《卡夫卡及其先驱者》。由此指出后现代的历史观在于:历史是一种叙事与书写,那么历史并非纯然客观存在之物,而是书写的文本之物。由此“作家的劳动改变了我们对过去的概念,也必将改变将来在这种相互关系中”。

然后,姜老师从皮埃尔·阿道《“自我修养”观念的反思》一文对皮埃尔·阿道与福柯的“自我”观念进行辨析,给出了阅读经典的两种态度:皮埃尔·阿道式的自我修炼、精神习练与福柯式的自我创造/自我书写。

接着,姜老师对“经典”这一概念展开讨论,认为“经典”在西方文学语境中具有宗教性、权威性、民族文学三个方面特征,同时是伴随着逐渐“经典化”的一种过程。随即,姜老师从多元文化主义与“西方经典”的关系入手,对经典和文化论战展开讨论。提出两个思考,为何“经典”在后现代语境下成为一个问题?同时后现代语境中的重写、重读、重释、重译经典为何格外重要?姜老师认为后现代语境中的多元文化与经典论争的要旨在于跨越边界,打开经典。

最后,姜老师对重读经典与经典重写(re-vision)加以反思,从互文策略与互文性研究方面加以论述。认为打开经典不仅仅意味着跨越边界,打破已有经典固定不变的疆界,在更深入的思想层面上,也意味着摒弃所有已有的有关经典的定见、俗见、常见、习见。所以经典要包容他异性,接纳他者,也要立足当下文化语境不断地进行重新阐释,重新读解,重新书写。

西南交通大学表示,本次讲座内容详实,思想深入,在座师生均感到很有启发。

版权所有 四川外语学院 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