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学术委员会 研究机构 学术活动 研究人员 省部级获奖 管理制度  
英文版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赵一凡教授来我校讲学
[编者按]:为庆祝学校六十周年华诞,进一步活跃校园学术氛围,四月底五月初,我校先后邀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优秀校友举办了10余场学术报告。此项活动为学生拓展更加广阔学术视野,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5月1日下午,应我校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赵一凡教授在西区教学楼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钱钟书百年纪念”的学术报告。科研处处长董洪川教授主持,我校师生300余人前去聆听。
赵一凡教授用文采斐然的文字深情追忆了当年与钱钟书先生接触的点滴及感受,结合钱老求学、教书育人的历程和自己多年的考察,赵教授道出了钱老终其一生,念念不忘钻研新学、打通中西的原因及途径。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会中,同学们既看到了钱钟书的渊博与旁涉,又感受到了钱老的真切与执著,也体味了一场触动心灵的人文之旅。
钱老一再说的“打通”包含三层涵义,赵教授认为即是“打通古今、打通中西、打通人文各学科”。30年代清华园广纳新知、融汇中西、为我所用的学习风气和陈寅恪、吴宓等老一辈文化学人“中国文化本位”潜移默化的影响,为钱钟书后来打通中西,写关于讲“哲学家文学史的书”创造了基本条件。秉承巴黎读书不拘泥某一学科、上天入地、纵横驰骋的治学理念,钱钟书身体力行多年,终于成就了大家典范。“以《围城》为先声,复以《谈艺录》、《七辍集》为试笔,几经勘磨挑剔,终于演化成了《管锥编》”,提及《管锥编》这部博大精深的著作,赵教授感慨万千,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这样描述:“初读《管锥编》,我常有悲凉之感。尤如黄昏薄暮,独自步入一座废弃豪宅:那里头荒草萋萋,断墙残垣,鼠兔穿梭。看门老人手持烛光,缓缓引导,而我小心翼翼,拨草前行,居然能于幽暗中,多有惊喜发见。”赵教授动情地回味着,对先生崇敬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提问环节,赵教授对如何解决硕士论文中的理论和材料两张皮的困惑,如何打通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如何处理学术翻译中的问题,如何看待《围城》中方鸿渐的婚恋等问题一一做了精彩的解答。他恳切地告诉同学们,唯有怀着一颗谦逊真诚的心,博览群书,锲而不舍,才能在学术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这场诗情与哲理并存的报告会一经结束就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赵教授如一个循循善诱的讲解员,带领我们步入钱钟书的精神世界,感受了一代学术大师的人文情怀,钦佩之情油然而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值钱钟书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钱先生,更应发扬其为学之精神,斯人已逝,但愿其志长存!

                                                                                                                                                         (文/图:周曼曼)

版权所有 四川外语学院 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