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学术委员会 研究机构 学术活动 研究人员 省部级获奖 管理制度  
英文版  
川外德语“当代文学与艺术中的肖像”文学讲座

川外德语“当代文学与艺术中的肖像”文学讲座

  20181012日,由我校德语系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讲座上午在博文楼召开。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范捷平教授、任卫东教授来自中山大学的杨劲教授为我系带来了精彩多元的报告交流会。

上午八点半讲座开幕,在范捷平教授带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之后,接下来的讲座是杨劲教授。杨劲博导是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德语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维也纳现代派文学、艺术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文学中的信函书写。杨劲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她的新学术项目构想——“当代文学与艺术中的肖像”。报告有机地融合了文学研究与艺术学这两个领域的成果。

杨劲教授首先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然后就开始了报告的引入。报告着重探讨了当代文学与艺术表现形式上的融合,探讨造型艺术中的文字和叙事文学中的图像,当代感知模式、文字与图像的交互作用。首先,报告指出文学与造型艺术在表现媒介与接受方式上大相庭径。文学以文字(抽象符号)为媒介依靠读者想象力转化为心眼可见,造型艺术凭借具象物质和具体形态直观呈现在读者眼前。

接下来杨劲教授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探讨文学作品中文与艺的对话与交融,文字与图像的交互作用、艺术与文学在表现方式、媒介、理念及创作等方面的同与异等根本性问题。杨劲教授以Robert·Rauschenberg创作的指纹画、Erica·Pedretti的威尼斯旅行日记等为例,阐述了艺术中的文学,艺术家们将文字巧妙地与画面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接着杨劲教授又结合具体实例阐释了文学中的艺术肖像画。以加拿大作家安娜·夏普顿的长篇爱情小说《拍卖名录》为例讲述了文字与图像间的“互文性”,此作品就文类而言是部长篇小说,形式却是一册拍卖品名录。接着又以我国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年青的时候》为例,进一步阐释了文学中的肖像画。

   报告最后,杨劲教授作了总结,文学与造型艺术具有不同的表现媒介与接受方式,而在当代肖像塑造领域,文本与图像则呈现出混杂交融的对话态势。这一跨媒介的表现内涵与方式必然促成跨学科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本次讲座不仅促进了德语文学研究界的相互交流,提出了新的构想,也使得大家对德语文学与艺术的交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为未来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此方向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文:刘书琪  

                                                    :孙雷  

版权所有 四川外语学院 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