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学术委员会 研究机构 学术活动 研究人员 省部级获奖 管理制度  
英文版  
法兰克福欧洲大学朔尔教授到我系授课

              在冯亚琳教授的主持下, “学术前沿话题”课程不断迎接着国内外更多优秀日耳曼学者的到来,322日,奥德河畔法兰克福欧洲大学Europa-Universität Viadrina)朔尔教授又与我系师生进行了一深入的文化交流,同时,朔尔教授以报告形式的授课再次充实“学术前沿话题”这一课程。

   朔尔(Kerstin Schoor)教授作为一日耳曼文学学者主要通过空间表演媒体和美学维度等方面研究文学和文化交流。其研究主要集中,流放和移民的问题背景下的文化交流和边界美学,这是当代全球化下背景下的热点话题同时,这也是法兰克福欧洲大学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拥有的优势学科。朔尔教授目前研究重点是,1933年后德国流亡文学,以及从18世纪到21世纪的德国犹太文学。

   此次报告的题目是Goethe als Paradigma kultureller Ausgrenzung und Selbst-Bestimmung in jüdischen Kulturkreis seit 1933 in NS- Deutschland ”即“1933年之后,纳粹时期的德国犹太人以歌德为典范建立犹太文化以寻求自我认定”。在报告开端部分,朔尔教授先是做了一段简单的历史背景介绍,从文艺复兴到魏玛古典主义时期,犹太人与德国的之间异质性的关系,与此同时,相互之间的异质文化又在不断交融,直至20世纪末,渐形成犹太人融入市民社会这样一种趋势,当然这只是一种趋势,也许只是一种表象下的趋势,更实质的说,犹太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融入。经过背景介绍和研究范围的限定,报告进入论证主线,1933年之后,在纳粹德国这一特殊时期,犹太人逐渐意识到周围环境存在的危险性,即当时的德国纳粹政府对在德犹太人的反感,排斥,甚至演变成后期的屠杀。于是他们希冀通过建立以歌德为典范的文化从而融入当时的德国社会,实现自我身份的认定。显然,这一试图在文化上融入德国的尝试并没有成功,最后,犹太人还是通过遁入其宗教的世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化范畴,实现自我身份的确认。报告除了内容以全新视角展示,论证方式也不同于国内的日耳曼文学学者惯用的 “以文学文本和理论相结合”的论证方式外,此报告还更多的运用史料收集,文献整理等接近实证主义的方式去论证论点,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学的研究方式。

   朔尔教授的精彩授课再次呼应“学术前沿话题”这一课程开办的宗旨,报告不光开拓了我系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视野,同时也得到在读博士研究生以及我系老师的热烈回应。朔尔教授的报告同时也让我们对下一位国内外优秀文学文化研究学者的到来更加充满期待。

版权所有 四川外语学院 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