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学术委员会 研究机构 学术活动 研究人员 省部级获奖 管理制度  
英文版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丁君君老师与史良老师应邀到我校讲学

    20181215日至121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丁君君老师与史良老师采用讲座加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为我校德语系师生带来了不同视角下的精彩的文本解读。  

   1215日上午,丁君君老师首先抛出问题“ Was macht die Literarizität von literarischen Texten aus?,并结合一幅油画和文字词组的例子,引导大家思考如何保持对文学文本的敏感度这一问题。紧接着,丁君君老师以歌德的《亲和力》等10余篇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的开头为例,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如何单从文学文本的开头进行阐释并获取信息。丁君君老师从时间与空间、梦境与现实、动态与静态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丁君君老师随后总结道,文学作品的开头已然能体现作者的布局,这种只读文学作品开头的碎片式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对书写、对言说的敏感度,从而发掘文本中的美学。

   在下午的研讨课中,史良老师以Die Lesbarkeit der Gedanken 为题,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把文学作品中所谓不可见的观念变得可见,并且这种“可见”是带着阐释式的、反思式的色彩,不只是简单的肉眼的看见。史良老师以施尼茨勒两篇经典意识流小说《古斯特少尉》和《艾尔泽小姐》为例,进行了精彩的详细的文本阐释。史良老师通过丰富的文本节选的例子,着重分析了两篇文本中人物不可见的内心世界与从内部视角感知所有的外部环境的过程。随后,丁君君老师以 “Bildlichkeit ”为关键词,以克莱斯特小说《智利地震》为例,围绕“如何感知和阐释文本中的画面感和图像性”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报告中文本的三处节选,体现克莱斯特画面性的瞬间和故事本身的呼应。丁君君老师在最后指出,图像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打破时间式的、空间上多元化的阐释角度。

   1216日上午,围绕Affekte und Intimität 的主题,丁君君老师与史良老师针对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维特无力的零碎的写作风格,对绿蒂爱而不得的烦恼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阐释。随后还从写作语言风格、人物形象、对死亡的描述等多个有趣的视角下对比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与普伦多夫所著《新少年维特之烦恼》。

   丁君君老师与史良老师的精彩报告得到所有同学的一致好评。在报告过程中,老师们和同学们也踊跃就报告内容进行提问和交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也学习到了不同阐释文本的方法和思路,收获良多。最后,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德语系冯亚琳教授代表我校师生表达了对丁君君老师与史良老师的感谢,课程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版权所有 四川外语学院 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