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学术委员会 研究机构 学术活动 研究人员 省部级获奖 管理制度  
英文版  
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史良受邀到我校做文化学系列报告

2019年12月28日上午9时,史良老师以“模仿、象征、游戏与拟真——试论现代后现代文学、艺术观念的演变”为主题在博文楼三楼会议室为我系师生带来了一场文化学系列下的精彩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史良老师以“模仿——艺术观念的滥觞”引入报告关键词,即艺术、自然和模仿。“自然”“模仿”这两个概念由于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宽泛拥有了极大的阐释空间,每个时代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回溯这一概念。史良老师在引入部分仔细梳理了“模仿”这一概念,并深入浅出通过这一概念的流变勾勒出了现代以来的反古典倾向的观念。在第二部分,史良老师借用古德曼的观点,即“任何一种对于对象的‘再现’都仅仅存在于对象存在的一个侧面或一个方式的复制”,将“象征”作为“反模仿对‘艺术语言’表现力的挖掘”向我们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在讲座的第三部分,史良老师阐释了现代后现代文学推崇的新的文学准则——游戏,此时的文学文本不再是古典效仿观下所谓的现实世界的拓本,而是成为了比现实更加真实的思维游戏,游戏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准则僭越了模仿与表现之间的界限。

在此基础上,史良老师得出结论,模仿不再是文学的动力,不再奉为文学创作的圭臬,而是化为文学当中的取材空间。现实走向抽象并根据人类现实本身碎片化转化为无限散播的意义的始发地。反思性成为了其中最为重要的特质。对于“何为真”的这一认识论问题,艺术创作在此当中发挥出了认知功能。意义的模糊性使得游戏当中的读者通过阅读探究也成为推动文本趋向完整的生成的可能。在这一相对真理观的影响下,意义的多元性、差异和混乱颠覆了启蒙运动秩序下的“真理”的存在。

在报告的交流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踊跃就现代后现代文学当中的“模仿”中文本生成过程中读者的角色以及文学的叙述策略进行了提问和交流。史良老师的讲座阐幽明微,从“模仿”的角度关照文学的认知潜质给了大家极大的启示。讲座当中的气氛十分热烈。最后,丰卫平教授代表我系师生表达了对史良老师的感谢,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版权所有 四川外语学院 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