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学术委员会 研究机构 学术活动 研究人员 省部级获奖 管理制度  
英文版  
我校召开“图像与叙事”学术研讨会

 

2020年10月17-18日,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文化研究所和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图像与叙事”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来自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青岛大学、上海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广州商学院等十几所高校和浙江卫视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大会特邀报告中,浙江卫视王伟平导演和浙江大学的范捷平教授对纪录片《爱上中国》的拍摄缘由、拍摄故事和拍摄理念等进行了报告。王伟平导演还对《爱上中国》纪录片的叙事特点——异文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进行了介绍。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说教性,引起了大众共鸣。范捷平教授对纪录片的图像叙事和文学中的文字叙事做出比较,对报告整体进行了理论补充。最后王伟平导演通过介绍蝴蝶作为贯穿整个纪录片的意象,对纪录片的真实性和虚构性进行了说明:纪录片是对真实创造性的处理,纪录片不具备虚构性,但不排斥通过虚构的手段来实现其真实性。

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图像、符号、身体等话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在自由论坛中,范捷平教授首先指出,有争议的图像转向的问题首先是艺术史方面专家所提出的,他们关注图像与语言,而文学领域的研究者更多地关注语言与图像。图像的语言和语言的图像二者汇集点在于现在主义后对具象绘画的消解。

冯亚琳教授提出“图像”概念的复杂性和不清晰性以及图像与其他学科的交织使得我们具有了更多阐释的空间,同时这也是图像研究至今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永强副教授指出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抽象化的过程有一个编码(Kodierung)的过程;另一方面,从人类媒介交流史来看,我们现在借助高端技术所看到的越来越清晰的图像都是通过视觉所制造的幻像,但幻像的基础是一个数码化的、抽象的手段制造出来的形象的图像,将这一点和人工智能联系在一起对图像研究意义重大。

史良博士指出了图像和叙事两种媒介发生关联的方式:一种是直接的方式,如在叙述中引入图像或者描述图像;另一种在叙述过程中对图像的技巧运用使我们有了另一种叙述方略。

郑萌芽副教授提出,图像和其他媒介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其具有直接性(Unmittelbarkeit)。图像相对于语言来说指向一些含混的、无法言明的东西,所以从这里生发出来根本的问题:是否可以将图像归于符号。

卢盛舟助理研究员再次强调,浪漫派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运用具有个性化的手法第一次把风景画提升到具有叙事功能的地位。克莱斯特充分运用作家的想象力,以“如同被割去了眼皮”这一比喻来描述《海边的僧侣》,这正体现了贝尔廷“观者也参与了图像意义的生成”这一观点。

最后范捷平教授补充到,蒙太奇对图像与叙述的关系非常重要。绘画如何叙事以及叙事如何借助图像达到叙事的目的是我们所要关注的。同时,范捷平教授指出,图像与叙事中间存在一个环节:阐释(Interpretation),而对于这一方面,文学研究者还需要更多地进行讨论。


版权所有 四川外语学院 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