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学术委员会 研究机构 学术活动 研究人员 省部级获奖 管理制度  
英文版  
 
研究机构
办公地址:四川外国语大学博文楼六楼
电 话: (023)65385080
65385520
传 真: (023)65385080
65385520
电子邮件: cllcs@sisu.edu.cn
主 页:http://jidi.sisu.edu.cn/rwsk2
地 址:重庆沙坪坝区烈士墓壮志路33号
邮 编:400031
研究机构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始建于2004年,现有专职研究员3人,兼职研究员3人。本所研究领域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中西文艺思潮与现代性/后现代性研究”。以中西文艺思潮平行比较为研究方法,以现代性问题为研究出发点,着重审理中西文艺思潮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问题上的相似之处及差异之维。张旭春教授的专著《政治的审美化与审美的政治化》从政治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出发,对英国浪漫派与中国创造社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深刻地揭示出了英国浪漫派之政治审美化与中国创造社之审美政治化的历史本质,并富有洞见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以及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等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其系列论文《再论浪漫主义与现代性》、《鲁迅早期思想中的浪漫主义因素与中国现代性问题》以及《“后现代文艺学”的“现代性”特征?》等,对这一论题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挖掘。姜小卫博士的系列论文《卡珊德拉:特洛伊的“疯女人”》、《库切小说<耻>中的忏悔、宽恕与和解》以及《凝视中的自我与他者》等,则集中研究欧美后现代文学思潮中后现代性和后殖民性的双生现象及其对当下中国文艺的启示,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中外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以渊源学和流传学为主要研究方法,着重考察中外文学/文化的交流。姚继中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日文学/文化的相互影响。他毕十年之功翻译的《源氏物语》被认为是目前该书最精到的中文译本,被日本《源氏物语》学界推崇备至。他的专著《源氏物语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以《论紫式部对白居易文学思想的受容》为代表的系列论文以《源氏物语》为中心,对中国古典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此外,他的《大江健三郎与莫言文学之比较研究》、《论《<沉沦>的创作源泉――兼论郁达夫对佐藤春夫文学思想的受容与修正》等论文则深入考察了日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他的这些研究以独到的见解和扎实的史料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傅晓薇教授的“Confusing Judaism and Christianity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Letters”、“Influence of Jewish Literature in Modern China”、《“和合”思维与宗教和谐》等论文,对中国—犹太文化交流这个艰深的课题进行了持之以恒的深入研究,在中外学界的产生了广泛影响。
三、“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与中国当代艺术问题研究”。该方向一方面深入研究西方文艺理论,另一方面借用西方文艺理论考察中国当代艺术的审美走向。支宇教授主持的国家哲学社科基金课题项目“20世纪中国文论的知识场域、合法性与生产机制”以及专著《术语解码:比较美学与艺术批评》、《新批评:中国后现代性批评话语》和论文《“仿真叙事”:从“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到“去现实主义化”》、《后形而上学时代的灾难艺术》、《中国美术新批评:权力话语的解构与艺术意义的蔽亮》、《开·蔽·开:不断重构空间与意义的曹阳》、《新乡土  超真实:占山超风景油画的艺术境界相关成果》等成果,力图在西方理论语境中重写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精神,为中国话语的重建和复苏提出一系列相当有见地的理论观点。段俊晖博士的系列论文《流亡、现世性与人文主义——萨义德批判人文主义评述》、《评特里林的批判性自由人文观》、“A Study of American Critical Humanism: Irving Babbitt, Lionel Trilling and Edward Said”系统梳理了20世纪美国批评理论的发展脉络,对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定位具有不可或缺的参考意义。
本所目前在研项目:“文学理论:中国与世界”。中国现代文论的发生与发展无疑是一部外来影响史。该课题将对中国现代文论思想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关节点进行梳理,并追溯其西方根源(以英、法、德为主),考察其传播路径,分析其翻译变形,并深入清理它们在中国的接受情况,从而为中国现代文论的发生轨迹还原出一幅清楚的图谱。
版权所有 四川外语学院 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