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2020—2021学年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四川外国语大学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2020—2021学年)
2020—2021学年,四川外国语大学严格按照《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和《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的相关要求,大力推进艺术教育工作,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聚焦主题,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搭建平台,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支撑、打牢根基。
一、进一步厘清艺术教育工作思路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经済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型外国语大学,是西南地区外语和涉外人才培养以及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基地。在这一背景下,我校艺术教育工作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跨文化交际”相结合的使命,在培养“国际视野、交流才能和创新精神”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其“中国情怀”。我校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结合人文艺术底蕴和艺术教育传统,通过艺术教育引导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深厚民族情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进一步完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在第一课堂方面,我校结合实际,统筹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艺术教育资源,严格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和完善艺术公共课体系,开设了艺术类公共课28门,覆盖多个艺术门类,基本满足了在校本科生接受课堂艺术教育的需求。
2020—2021学年艺术类公共课开课情况一览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开课单位 |
学分 |
公共课 |
合唱艺术 |
教务处 |
2 |
公共课 |
金钱板表演艺术 |
教务处 |
2 |
公共课 |
舞台表演艺术 |
教务处 |
2 |
公共课 |
舞蹈表演艺术 |
教务处 |
2 |
公共课 |
相声艺术鉴赏 |
教务处 |
2 |
公共课 |
解读金庸武侠 |
教务处 |
2 |
公共课 |
电影艺术导论 |
教务处 |
2 |
公共课 |
网站设计与应用 |
教务处 |
2 |
公共课 |
数字视频创意设计与实现 |
教务处 |
2 |
公共课 |
图形图象处理 |
教务处 |
2 |
公共课 |
纪录片赏析 |
新闻传播学院 |
2 |
公共课 |
中外艺术欣赏 |
新闻传播学院 |
2 |
公共课 |
影视批评与鉴赏 |
新闻传播学院 |
2 |
公共课 |
美学导论 |
新闻传播学院 |
2 |
公共课 |
美学基础 |
新闻传播学院 |
2 |
公共课 |
中华文化与传播 |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
2 |
公共课 |
国学原典导读 |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
2 |
公共课 |
文化遗产保护 |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
2 |
公共课 |
艺术概论 |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
2 |
公共课 |
美学 |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
2 |
公共课 |
中外文化交流史 |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
2 |
公共课 |
《荷马史诗》导读 |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
2 |
公共课 |
美术知识及鉴赏 |
通识教育学院 |
2 |
公共课 |
基础绘画 |
通识教育学院 |
2 |
公共课 |
动漫艺术鉴赏与制作 |
通识教育学院 |
2 |
公共课 |
当代综合音乐艺术赏析 |
通识教育学院 |
2 |
公共课 |
歌乐乐团艺术实践课 |
通识教育学院 |
2 |
公共课 |
音乐基础与唱歌训练 |
通识教育学院 |
2 |
我校结合专业学科和培养方案,在部分学院开设艺术课程。如在新闻传播学院开设《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电视节目导播》、《导演基础》、《影视制片管理》、《电视晚会编导》、《新媒体影视研究》、《艺术学概论》、《广播电视史》、《影视美学》、《中外电影史》、《中外电视比较》、《影视批评》、《艺术策展》、《港台电影专题》、《类型电影研究》、《播音主持艺术导论》、《出镜现场报道》、《新闻摄影》、《口语传播学概论》、《电视频道包装》、《短片创作》、《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影视技术基础》、《动画制作》、《电视摄像》、《纪录片创作》、《双语节目主持艺术(双语)》、《中外名主持人点评(双语)》、《播音创作基础》;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开设《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才艺基础》、《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等专业课;国际关系学院开设《外交外事礼仪》、《国学概论》专业课;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开设《艺术治疗》艺术类专业课程;国际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琴法》、《声乐》、《美术基础》、《舞蹈基础》、《舞蹈创编》、《美术创作》、《儿童审美心理学》、《英语儿童剧创编(双语)》等课程。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满足艺术教育培养需求。
三、进一步做好艺术教育实践工作
在第二课堂方面,我校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依托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基地(简称“非遗基地”)这一主要平台,艺术类学生社团百花齐放,开展的大量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启迪心智、涵养心灵,获得师生好评和社会赞誉。
(1)用好艺术教育的实践平台
学校依托校非遗基地开展艺术教育、艺术实践。非遗基地建设始于2013年,尝试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钱板为试点,旨在全面推广各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以“推广大众化、传承精英化”的总体思路,致力于探索出一套青年人传承传统文化的新模式。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和文艺创作持续繁荣”为切入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找准定位,树立品牌,目前已在校内形成以非遗基地为推广主体、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第一课堂专业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推广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
2020—2021学年,非遗基地多次在校内举办以面塑、蜀绣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艺术沙龙;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开设蜀绣、剪纸学习课堂;举办“节气轮回时更替·华诞七秩行路远”二十四节气迎校庆非遗线上游园会、非遗趣味运动会;成功开展红心向党·童趣飞扬——校非遗基地携手小朋友共度六一活动、红船赤心,红纸掠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剪纸展、“建党历经一百载,华夏盛世在今朝”——线上民族服饰剪纸作品展等活动。非遗基地组成的“蒙华夏根·正炎黄魂”文艺志愿者服务队赴重庆市秀山县隘口镇平所村开展2021年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与推广。
(2)推进艺术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发展
我校注重艺术教育与专业优势相结合,坚持多年举办外语话剧竞技赛事——外语晚会。校团委指导校研究生会、校学生会、校团委学生社团管理部等校级学生组织开展了明日之星歌手赛、校园十大歌手赛、毕业音乐会等集艺术性与公益性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党委宣传部指导新闻中心举办了声音大赛、班服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新闻传播学院结合专业设置,举办广告艺术节、院级辩论赛、播音专业汇报演出等活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努力开展“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同时积极向外发展,举办第七届重庆青年电影展(由重庆市电影局、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庆市电影家协会、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重庆跳轴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共同承办,重庆电影集团、重庆市电影制片行业协会协办、重庆电影“扶垚计划”全程支持),组织师生学生参与到影展筹备、推广、执行等实践中,了解行业动态、贴近社会实际。
(3)建设艺术实践类学生社团
我校学生文化艺术类学生社团开展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也得到校内师生的一致好评。国际文化交流大学生艺术团(以下简称“艺术团”)聘请艺术专业教师,在例训、集训为学生提供专业艺术指导,提高学生艺术基础。本学年,艺术团在校内参与了四川外国语大学庆祝建校70周年文艺晚会、2021四川外国语大学元旦晚会、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等文艺活动。还代表学校参与了重庆市青少年“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五四主题党团队日活动、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演出活动、“共迎未来”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动暨第二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中外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开幕式、重庆卫视“时代的奋斗者——2020重庆市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发布仪式、沙坪坝区庆祝建党100周年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打造原创作品金钱板《大山里的启明灯》以及改编作品小合唱《一荤一素》参加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学生社团中,吉他协会举办了音乐会;操舞协会举办了校园排舞网络大赛;书画协会携外教举办了写春联活动以及庆祝中国100周年书画展;九莘方言社举办了方言配音大赛;青衿汉服社举办了花朝节游园活动以及成人礼活动;博艺莎剧社上演了作品《纸》;英华萃戏剧社上演了作品《不老泉》以及《长恨歌》;佑歌戏剧社上演了作品《晚安,妈妈》;动漫社举办了夏日音乐祭等活动。
(4)强化艺术教育的保障支持
我校做好艺术教育保障,加大了对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学校划拨美育专项经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基地建设专项经费、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专项经费。学校为持续开展艺术教育工作,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美育工作的积极性,争取更大的成绩,积极贯彻落实川外办发〔2013〕3号文件《四川外国语大学学生艺术团管理办法》。为鼓励师生在艺术类比赛中获奖并营造浓郁的艺术创作氛围,持续开展文艺获奖作品和文艺创作作品资助工作。硬件上,在西区锦绣楼原有学生活动中心、非遗基地、非遗活动室的基础上,持续完善了相关艺术活动设施配备。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建立传统文化体验与研究中心,中心由央地共建与和重点学科两个项目的项目资金投入建成,是我校体现文化传承与科学研究双重职能而建成的应用研究中心。主要功能室有书画艺术室、古琴室、茶艺室、小剧场、汉语国际教育实训室、中介语语料库实验室、留学生语音诊断实验室、传统文化展示区、HSK考试中心、中文教师发展中心等。是在央地共建项目的基础上叠加建设的。面积超过800多平方米。中心集教学、科研、实践、展示、体验展示、体验、实践、科研与教学等多功能于一体,能同时容纳150人左右,服务学校中文学科人才特色化培养、留学生教育、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充分体现本中心学校文化传承功能,能同时容纳150人左右进行学习。该中心于2019年正式开放,各项教学活动、文化活动和研讨活动吸引了众多中外学生,书画艺术室、茶艺室、古琴室、小剧场、多媒体教室、HSK考试中心、传统文化展示区等已经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对外交流方面体现出明显的效果。国际教育学院开放了东区博文楼学前教育实训室(学前教育琴房 、学前教育美术手工室)以及学前教育西区实训室(仿真教室、儿童剧教室)等实训基地,保障了学生艺术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艺术教育再结实践硕果
2020—2021学年,我校师生在多项艺术活动中表现优异,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荣誉。
2020年10月,虽受疫情、演职人员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庆祝建校70周年文艺晚会最终成功举办,并受到了上级单位、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20年11月,我校艺术团受邀参加了由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重庆市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承办的“时代的奋斗者——2020重庆市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发布仪式,表演歌舞节目《我们都是追梦人》,并在重庆卫视播出;2020年12月,“金牛贺岁呈祥瑞·百年筑梦绘新篇”四川外国语大学2021年元旦晚会圆满完成,深受全校师生好评;2021年4月,成功举办四川外国语大学第三届校园排舞文化节,千余名师生共同参与;2021年5月,在由教育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我校金钱板《大山里的启明灯》、小合唱《一荤一素》均荣获全国大艺展一等奖,其中,《大山里的启明灯》荣获了艺术表演类优秀创作奖。这是我校自参与该项赛事以来取得的最佳成绩。两个作品分别用母子情歌颂伟大的党,用研究生支教团的感人事迹凸显新时代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责任和担当。活动激发了参赛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热情,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五、进一步优化艺术教育实施
尽管我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也仍存在一些矛盾和挑战。一是艺术教育资源亟待进一步整合。目前我校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承担单位比较分散,协同开展工作的效率还不够高。二是艺术教育投入亟待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开展课外艺术实践的师资相对匮乏,以非遗基地、艺术团为主的第二课堂主平台虽已开始进行校外专家选聘工作,但仍然存在较大缺口;用于艺术教学、举办艺术活动的配套设施不足,基础较薄弱,艺术场馆、音乐厅、排练场、室外校园文化艺术阵地等仍相当匮乏,较大限制了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调动师生参与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填补艺术实践奖励投入,全面激发创作热情。三是艺术教育特色亟待进一步凝练。校内各单位在艺术教育方面仍有潜力可供挖掘,要以艺术实践为重要工作切入点、结合点和支撑点,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着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引导师生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滋养,提升艺术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建成川外特色艺术教育体系。